第一篇
1 第一篇共有15個段落,按內容結構可分為六個部分,請在下表橫線上填寫每部分的內容大意。(12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1)【整合】
部分
|
段落
|
大意
|
一
|
第1至3段
|
記述書架最初的外型和用途。(3分)
|
二
|
第4至6段
|
記述以書架藏書的緣起。
|
三
|
第7至8段
|
從充實書架買書,改變成為充實自己而買書(3分)。
|
四
|
第9至10段
|
抒發作者對書本的領悟和感受。
|
五
|
第11至12段
|
記述文革時,書架被改造碗架的情景,藉此凸顯:
作者失去藏書的痛苦。(3分)
|
六
|
第13至15段
|
記述作者重新購書和藏書,但仍懷念舊書,藉此凸顯:
作者對美好事物被破壞的無奈。(3分)
|
2 下列一則分析第一篇文章結構的短文,部分內容未曾填寫。請在短文下方的分題橫線上填寫答案。(10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2)【整合】
本文共有六個部分,文章看以隨筆,實則結構完整,前後呼應。首先,第(a)部分和第 (b) 部分呈現對比關係,第 (c) 部分和第 (d) 部分也呈現對比關係。第 (a) 和 (c) 兩部分同是寫 (e);而第 (b) 和 (d) 兩部分同是寫(f)。本文以「書架」作結,有 (g) 的作用。
(a)
一 (1分)
(b)
二 (1分)
(c)
五 (1分)
(d)
六 (1分)
(e)
書架不是用作藏書的情況 (2分)
(f)
作者購書充實書架的情況 (2分)
(g)
呼應文題 (2分)
3 試概括第一篇的主旨。(4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3)【整合】
本文作者以書架貫穿全篇,記述作者與書本結緣和被迫捨棄書本的經過,(2分)藉此抒發作者對書本的熱愛和對命運弄人的無奈。(2分)
4 第5段寫作者見到同學爺爺,下列哪一項不適合用來形容作者當時的心理?(2分)【引申】
A 自覺形穢(作者見到老人藏書豐富,斷定老人學識淵博,反觀自己學識經薄,自愧不如)
B 小心翼翼(作者自覺膚淺,所以小心說話,怕惹怕被貽笑。)
C 醍醐灌頂(老人的智慧啟發了作者,但作者當時仍處於混沌,不清楚自己的感悟)
D 見賢思齊(作者看到同學爺爺藏書豐富,也興起效法的念頭)
|
A
¡
|
B
¡
|
C
l
|
D
¡
|
5 根據第一篇的內容,以下比喻指的是甚麼?(2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6)【解釋】
大平洋和大西洋的兩滴水珠:
|
兩本內容完全是兩個領域的書。(1分)
|
倏然地溶成一滴:
|
兩本原屬不同領域的書,在某種情況下,兩本書的內容可以融會貫通。(1分)
|
6 第一篇第5段和第15段中,作者都運用了省略號,兩者的作用和所表達的情感有甚麼不同?(4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6)【引申】
作用:
|
第5段的省略號是用來略去作者藏書名單,以免文章顯得累贅;第15段的省略號是用來表示作者的意思未完,引領讀者思考背後的深意。
|
情感:
|
第5段的省略號沒有表達特別的情感。第15段的省略號表達作者欲言又止的心情,他感慨美好事物被破壞,想控訴但又不敢直接抒懷,只好引領讀者從書架的遭遇去思考。
|
第二篇
7 作者感到「沾沾自喜」,最主要的原因是甚麼?(2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7)【整合】
A 書齋面積大
B 是北大狀元
C 擁有海內孤本
D 藏書數萬冊
|
A
¡
|
B
¡
|
C
¡
|
D
l
|
8 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8)(4分)【引申】
根據第1段,作者背景: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
他是藏書專家。(陳述正確。雖然作者不以藏書家自居,但事實是他藏書數萬冊,還擁有珍貴的海內孤本,是名副其實的藏書家。)
|
l
|
¡
|
¡
|
他極受到北京大學校方重視。
(無從判斷。雖然作者藏書是北大教授之冠,又擁有特大書齋,但也不能就此推斷他受校方的重視)
|
¡
|
¡
|
l
|
9 第2段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可選多於一項,但每個錯誤選擇扣1分,最多扣至0分)(3分)【整合】
l A
|
明喻(「我的藏書都像是我的朋友」)
|
¡ B
|
暗喻
|
l C
|
擬人(書籍們立即活躍起來,我彷彿能聽到它們向我問好的聲音)
|
¡ D
|
對比
|
E
|
反問(我從來不以藏書家自命,然而坐擁如此大的書城,心裏能不沾沾自喜嗎?)
|
F
|
設問
|
10 作者在第2,4,5段都提到「修持」,作者的個人修持達到甚麼境界,又還未達到甚麼境界呢?(2分)【整合】
達到的境界:
|
作者感應書本是活的,仿佛聽到書本的聲音,仿佛看到書本在招手
|
未達到的境界:
|
作者未修煉到「天耳通」和「天眼通」,未能聽懂書的語言和看到書的動作。
|
11 第二篇中,「書齋」和「書友」兩詞均出現多次,哪一個用作篇名更貼合文意?(4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4)【整合】
˙
選「書齋」或「書友」均可接受。
˙
能指出所選詞語能較貼合文意──作者對書本的熱愛,並具比較意識,最高給4分。
˙
能指出所選詞語能較貼合文意──作者對書本的熱愛,沒有比較意識,最高給3分。
˙
僅指出所選詞語與文意有關,沒有闡釋兩者的關係。
˙
立場不明,理由或與本文無關,或矛盾,或粗略,欠說服力,最高給1分。
˙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書友」較貼合文意。本文旨在抒述作者熱愛書本,視書本為朋友,甚至渴望能與書互通思想和交流感情。作者雖從書齋說起,但書齋只是引子,作者寫書友的篇幅較多,對藏書所表現的感情比對書齋的強烈,所以用「書友」為題較貼合文意。
12 第一篇和第二篇都用「海浪」的比喻,兩者所比喻的對象和手法有甚麼異同?試加評論。(6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12)【評價】
第一篇文章直接以潮頭比喻書本(1分),第二篇文章以波浪比喻書本的智慧。 (1分)
題目問「手法」,以下答案乃「效果」,此分題取消
第一篇有關「海浪」的比喻較仔細和完整。(1分)作者除了以潮頭比喻書,還以水珠比喻書上的字,以浪花比喻一頁頁的書,還以弄潮兒比喻作讀書人,貼切巧妙。(1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