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中五 晉靈公不君

篇章閱讀‧練習一
一、參考答案及分析
1. (1)考核能力:掌握人物性格、理解篇章內容
1從台上用彈弓射人,觀看他們躲避的樣子以為遊戲。(2分)2殘暴不仁(2分)3士季進諫,晉靈公要待對方三進及溜才理會,對忠臣態度傲慢。/趙盾屢次規諫,晉靈公不但沒有納諫悔改,反因此討厭趙盾,數度謀害忠良。(2分)4晉靈公知道士季要進諫,未等對方開口就急忙答應會改過,卻沒有相應的行動,「吾知所過」只是敷衍的話語。(2分)
(2)考核能力:掌握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2分);2不行君道(2分)
(答案分析:名詞「君」之前有否定副詞「不」,因此是活用為動詞。)
2. 考核能力:掌握人物性格
以下5項,每項2分,共10分。錯選扣分,最多扣至零分。

趙盾
鉏麑
提彌明
靈輒
忠君
P
P


仁慈
P



機智


P

孝順



P
(答案分析:趙盾屢次勸諫晉靈公,以及清晨便穿好朝服等候上朝,是忠君的表現;他為餓倒的靈輒準備食物,還讓他帶回去給母親,是仁慈的表現。鉏麑奉命刺殺趙盾,但發現趙盾是忠臣,不忍下手,為免背棄君命,只好撞死於槐樹,是忠君的表現。提彌明察覺晉靈公埋伏了甲士,以「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為藉口,欲保護趙盾離去,可見他的機智。靈輒餓倒路旁,獲贈食物後不忘家中的母親,留下一半食物準備帶回去,是孝順的表現。)
3. 考核能力:掌握詳略剪裁技巧
作者運用了詳略剪裁的技巧,先詳寫士季進諫的經過,包括晉靈公初時偽裝看不到士季、在士季規諫前搶先說會改過,以及士季進諫的內容。(2分)而由於兩次進諫的內容相類,故後文略寫趙盾的進諫,僅以「宣子驟諫,公患之」一句帶過。(2分)
4. 考核能力:掌握插敍法
作者加插這件事情,清楚交代靈輒為救趙盾而倒戈晉靈公兵士的原因(2分),並突出趙盾救助病弱的仁慈性格,豐富人物形象。(2分)
5. 考核能力:理解篇章內容
錯誤2分)(答案分析:第一項陳述錯誤,孔子雖然對趙盾背負弒君之名寄予同情,但認為董狐是根據史官直書不隱的記事原則作出記述,並沒有冤枉趙盾。第二項陳述錯誤,孔子沒有批評趙盾出逃的行徑,反而為趙盾沒有離開晉國國境而背負弒君之名感到惋惜。)
6. 考核能力:推斷篇外信息
因為根據當時的禮法,臣下逃離國境,君臣之義就會斷絕,不用承擔弒君的罪名,但趙盾未出國境即已回朝。(2分)而趙穿弒君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趙盾身為晉國的正卿,回國後卻未有討伐趙穿,加上趙穿是趙盾的族弟,趙盾因而負上弒君之名。(2分)
7. 考核能力:掌握古今字
(1)「辟」是古字,今字是「避」(2分);(2)「竟」是古字,今字是「境」(2分);「反」是古字,今字是「返」(2分)。
8. 考核目標:掌握文言實詞──代詞
(1)「其」相當於「他的」,稱代死屍/廚師的手1分);(2)「子」相當於「你」,稱代趙盾(1分);(3)「之」相當於「他」,稱代士季(1分);(4)「以」相當於「他」,稱代趙盾(1分)。
9. 考核能力:掌握一詞多義
B2分)(答案分析:選項1「過」是動詞,解作經過。選項2「過」是動詞,解作犯錯的意思。選項34「過」是名詞,解作錯誤、過失。)
10. (1)考核能力:掌握文言語譯技巧、文言省略句式
鉏麑清晨前往趙府(2分),看見卧室的門開着(1分),趙盾已穿戴整齊準備上朝(2分)。(答案分析:「晨往」句,主語及賓語承前省略;「盛服將朝」主語承前省略,必須譯出句中省略的人物。)
(2)考核能力:掌握文言語譯技巧、文言使動用法
晉靈公邀請趙盾喝酒(2分),埋下伏兵,打算殺害趙盾(2分)。(答案分析:「晉侯飲趙盾酒」一句,「飲」字是動詞的使動用法,意思是晉靈公使趙盾飲酒。)
11. 核能力:運用評鑒能力
我認為孔子的意見並沒有矛盾,因為孔子評論兩事的角度有所不同。(1分)他讚賞董狐秉筆直書的史官精神,是從歷史記述原則方面作出評論;而為趙盾背負弒君之名感到惋惜,是從趙盾忠君仁慈的個人秉性來評價這個人物。(2分)(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分析:(1)必須表明個人立場;(2)評論時,宜針對孔子評論背後的原因,說明同意與否的理由。

二、語譯
《左傳‧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行君道:重徵賦稅來粉飾宮牆;從高台上用彈丸射人,觀看人們躲避彈丸的情態(作為玩樂);廚師烹煮熊掌不熟,就把廚師殺掉,把屍體放在簍中,使宮女抬送出去,路經朝廷。趙盾、士季看到死屍的手,向宮女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為晉靈公的無道而大感憂慮,打算規諫晉靈公。士季(對趙盾)說:「若晉靈公不聽納你的規諫,便沒有人能夠再去進諫了。請允許我先去進諫,若晉靈公不聽,你再跟着勸諫。」士季進門、進庭,直至走到簷下,晉靈公才不得不正視他,說:「我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跪叩答道:「誰人沒有犯過錯誤呢,能夠改正過錯,善事裏沒有哪項比這個更大的了。《詩經》說:『事情不難有好的開始,但很難能有好的結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能夠真正改正錯誤的人就很少了。君主若能做到有始有終,那麼國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單只是臣子有了依靠。《詩經》又說:『禮服有了破損,仲山甫能把它修補。』是指能夠彌補過失。君主能夠彌補過失,社稷就不會崩壞了。」
晉靈公還是沒有改過。趙盾屢次進諫,令晉靈公很討厭他,派遣鉏麑去刺殺趙盾。鉏麑於清晨潛入趙府,只見卧室的門開着,趙盾已穿戴好衣冠準備上朝。因時間仍早,正坐着閉目養神。鉏麑退了出去,感慨地說:「不忘恭敬,真是百姓的好官啊。刺殺百姓的好官,就是不忠;背棄君的命令,就是失信。兩者當中必定要犯上一條,還不如死了的好。」於是撞死在槐樹上。
   秋九月,晉靈公請趙盾飲酒,暗中埋伏武士,打算(在宴席上)殺害他。趙盾的車右提彌明察覺了這件事,快步走到堂前,說:「臣子陪侍國君飲宴,酒過三巡還不告退,就不符合禮節了。」於是扶着趙盾下堂。晉靈公喚使惡犬追咬趙盾,提彌明徒手與惡犬搏鬥,並把惡犬打死。趙盾說:「不用人而利用惡犬,雖然兇猛又有甚麼作用!」提彌明保護着趙盾,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結果提彌明為此而死。
  起初,趙盾在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看見靈輒餓倒路旁,就問及他的病情。靈輒回答:「我已有三天未曾進食了。」趙盾給食物靈輒吃,靈輒卻留下一半。趙盾問靈輒這樣做的緣故,靈輒說:「我在外作了三年僕役了,不知道母親是否還活着,現在快到家了,請讓我把這一半留給她吃。」趙盾讓靈輒把食物全部吃完,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放進袋裏讓靈輒帶回家去。後來靈輒當上晉靈公的武士,(在這次事件中)反過來抵擋其他武士,使趙盾得以脫險。趙盾向靈輒詢問倒戟的原因,靈輒回答說:「我就是餓倒在翳桑的人。」趙盾再問他的姓名和住處,靈輒沒有回答就離開,於是趙盾也逃亡了。
   乙丑(宣公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尚未離開晉國國境,(聽到晉靈公被殺的消息)就回來了。太史(董狐)記載「趙盾殺死了國君晉靈公」,拿到朝廷上公佈。趙盾解釋說:「不是這樣的。」董狐回答:「你是晉國的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朝後又不討伐殺死國君的人,那麼不是你(殺死國君)又是誰呢?」趙盾說:「唉!《詩經》說:『我(對國家)的懷戀,給自己帶來憂患』,說的大概就是我啊!」孔子評論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記事原則是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記事原則而蒙受弑君的惡名。太可惜了,趙盾如果走出國境,就不會蒙上弑君的罪名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