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隊競逐大學學額
衝擊考試制度公平性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翻查港大、中大和科大2013/14學年取錄非聯招考生的情,發現不少科系所收的比率已經超過學額兩成,特別是尖子科系(例如醫科等),非聯招考生所佔比例更高,擠壓本地課程的學生。這種情,顯示一貫以來,莘莘學子透過公平公開考試,憑成績擠進大學窄門已非唯一途徑;非聯招課程以國際文憑課程(IB)為主,若IB學生所佔學額愈來愈多,由於涉及學生經濟條件等因素,所折射出來的不公平會更突顯,勢必衝擊建基於人人平等的考試和聯招制度。港大醫學院將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讓本地課程績優生有較多入讀尖子科系的機會,這個安排值得肯定。
港大中大尖子科系
IB學生所佔比率高
以往,本港8所大學取錄非聯招考生,雖無明文規定,一般而言約八二開,即本地課程學生佔八成,非聯招考生佔兩成。即使按這個比率計算,以今年為例,文憑試考生約7.2萬人,而八大在本學年取錄了非聯招考生約1500人;當然,非聯招生主要是IB學生,還包括英國高考生及副學士學生,後兩者具體數字未知,但相信不會太多,而以IB課程教學的英基學校和國際學校學生,可以申請入讀八大者約有2000人,按表面數字計算,若他們提出申請,獲取錄機會甚高。
本學年,港大錄取了約400名非聯招考生,在不少科系佔用學額已經超過兩成,其中一些尖子科系更佔了三四成,甚至接近五成;港大享負盛名的醫科,錄取了29%非聯招學生,牙科和法律系都有30%。至於中大,未知本學年錄取了多少非聯招學生,但是在一些尖子科系,非聯招學生比率較港大更高,例如醫科佔45%、藥劑學佔35%、法律系佔36%;科大方面,環球商業管理有50%、國際科研有53%是非聯招學生。
本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歷來透過中學會考、高考,現在的文憑試,披荊斬棘,爭取成為尖子,擠進大學窄門,讀醫科、法律、建築師、會計師等,畢業之後找到理想工作,改善生活,這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現在學生競逐大學學額,除了靠傳統公開考試證明自己之外,隨採用IB課程的教育機構愈來愈多,學生亦可申請入讀8所資助大學。所以,現在爭奪大學學額的學生,已經分為兩條隊,一條是超過7萬人的文憑試考生,一條是每年約2000人(按本學年計)的非聯招學生。
以港大為例,本學年循聯招(即參加文憑試)取錄的學生,有2239人,取錄的非聯招學生有400人,相對於兩條隊的人數規模,清楚說明本地課程學生更難擠進港大。近年,家長安排子女轉讀IB課程,視之為躋身大學尖子科系的捷徑,這種情,對於循文憑試打拼的學生,是否公平,值得當局和大學的管理人員思考。事實上,今年有逾萬名高中生放棄考文憑試,他們被形容為「跳船」,另謀出路,相信不能排除有人假道IB課程爭奪大學學額。
非聯招課程學生申請大學是否更具優勢,早有人提出討論,大學方面回應以「擇優取錄」為收生原則。即使大學管理人員不會先入為主,不會較鍾愛某一類學生,但是本地課程和IB課程,在教學方法、學業成績評核準則等方面,有根本不同,看不到怎樣可以公平合理類比,然則如何判別哪一類學生更優勝?若學業成績並不重要,以學生的面試表現來取捨,則會否囿於主觀偏好?特別是學生的家庭背景等因素會否在考慮之列?這些問題若無法合理解答,收生的公平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且增收非聯招學生,學額所餘少了,變相拉高取錄本地課程學生的成績,院系藉此提高收生標準,可以收得更多尖子;設若大學有這樣的考慮,就使人更不安了。
非聯招學生的權利,不能剝奪,不過,開辦IB課程的教育機構,收費高昂,並非一般基層家庭可以負擔,若大學收生,特別是尖子科系有較高比率非聯招學生的情,與家長的經濟財政能力有關,則學生之間起跑線的差異而出現不公平的結果,會使人十分不安。若趨勢持續下去,最壞情是大學的尖子科系更多地被非聯招學生佔據,文憑試學生更受擠壓,勢必衝擊香港的考試制度。
收IB生封頂做法
港大醫學院值得肯定
兩條隊爭奪大學學額揭示的問題,當局應該重視並研究解決辦法,在未有方案之前,港大醫學院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也即將取錄非聯招學生的上限封頂,最多只收25%,是恰當做法;雖然以兩條隊的規模,非聯招學生所佔的比例仍然偏高,但是勉強可以接受;至於其他科系,特別是中大尖子科系的非聯招學生比率更高,中大有必要回應關注和質疑,採取措施,做到本地課程學生的機會不致被過度剝削。 另外,非聯招學生所佔比例全面封頂,大學增加透明度,公布收生分數,讓學生知所選擇,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IB學生所佔比率高
以往,本港8所大學取錄非聯招考生,雖無明文規定,一般而言約八二開,即本地課程學生佔八成,非聯招考生佔兩成。即使按這個比率計算,以今年為例,文憑試考生約7.2萬人,而八大在本學年取錄了非聯招考生約1500人;當然,非聯招生主要是IB學生,還包括英國高考生及副學士學生,後兩者具體數字未知,但相信不會太多,而以IB課程教學的英基學校和國際學校學生,可以申請入讀八大者約有2000人,按表面數字計算,若他們提出申請,獲取錄機會甚高。
本學年,港大錄取了約400名非聯招考生,在不少科系佔用學額已經超過兩成,其中一些尖子科系更佔了三四成,甚至接近五成;港大享負盛名的醫科,錄取了29%非聯招學生,牙科和法律系都有30%。至於中大,未知本學年錄取了多少非聯招學生,但是在一些尖子科系,非聯招學生比率較港大更高,例如醫科佔45%、藥劑學佔35%、法律系佔36%;科大方面,環球商業管理有50%、國際科研有53%是非聯招學生。
本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歷來透過中學會考、高考,現在的文憑試,披荊斬棘,爭取成為尖子,擠進大學窄門,讀醫科、法律、建築師、會計師等,畢業之後找到理想工作,改善生活,這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現在學生競逐大學學額,除了靠傳統公開考試證明自己之外,隨採用IB課程的教育機構愈來愈多,學生亦可申請入讀8所資助大學。所以,現在爭奪大學學額的學生,已經分為兩條隊,一條是超過7萬人的文憑試考生,一條是每年約2000人(按本學年計)的非聯招學生。
以港大為例,本學年循聯招(即參加文憑試)取錄的學生,有2239人,取錄的非聯招學生有400人,相對於兩條隊的人數規模,清楚說明本地課程學生更難擠進港大。近年,家長安排子女轉讀IB課程,視之為躋身大學尖子科系的捷徑,這種情,對於循文憑試打拼的學生,是否公平,值得當局和大學的管理人員思考。事實上,今年有逾萬名高中生放棄考文憑試,他們被形容為「跳船」,另謀出路,相信不能排除有人假道IB課程爭奪大學學額。
非聯招課程學生申請大學是否更具優勢,早有人提出討論,大學方面回應以「擇優取錄」為收生原則。即使大學管理人員不會先入為主,不會較鍾愛某一類學生,但是本地課程和IB課程,在教學方法、學業成績評核準則等方面,有根本不同,看不到怎樣可以公平合理類比,然則如何判別哪一類學生更優勝?若學業成績並不重要,以學生的面試表現來取捨,則會否囿於主觀偏好?特別是學生的家庭背景等因素會否在考慮之列?這些問題若無法合理解答,收生的公平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且增收非聯招學生,學額所餘少了,變相拉高取錄本地課程學生的成績,院系藉此提高收生標準,可以收得更多尖子;設若大學有這樣的考慮,就使人更不安了。
非聯招學生的權利,不能剝奪,不過,開辦IB課程的教育機構,收費高昂,並非一般基層家庭可以負擔,若大學收生,特別是尖子科系有較高比率非聯招學生的情,與家長的經濟財政能力有關,則學生之間起跑線的差異而出現不公平的結果,會使人十分不安。若趨勢持續下去,最壞情是大學的尖子科系更多地被非聯招學生佔據,文憑試學生更受擠壓,勢必衝擊香港的考試制度。
收IB生封頂做法
港大醫學院值得肯定
兩條隊爭奪大學學額揭示的問題,當局應該重視並研究解決辦法,在未有方案之前,港大醫學院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也即將取錄非聯招學生的上限封頂,最多只收25%,是恰當做法;雖然以兩條隊的規模,非聯招學生所佔的比例仍然偏高,但是勉強可以接受;至於其他科系,特別是中大尖子科系的非聯招學生比率更高,中大有必要回應關注和質疑,採取措施,做到本地課程學生的機會不致被過度剝削。 另外,非聯招學生所佔比例全面封頂,大學增加透明度,公布收生分數,讓學生知所選擇,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