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中五 位置 答案



參考答案
《位置》.練習
1 第一篇共有15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六個部分。試指出第三、四、五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4分),然後概述第一、三、四、五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12分)(參考2012年題1)【整合】

部分
段落
大意
13
記述作者從小就愛爬樹,爬的目的不是要吃樹上的水果,純粹為了爬。3分)
46
描寫作者所見斜坡下方左右不同階層的生活情況,說明她坐在樹上的原因。
710
1分)
記述作者童年時住在小島上與世隔絕的生活,抒發她孤立無援的感受。3分)
1113
1分)
記述作者的家庭生活,說明自己從小因為沒有私人空間而逃到樹上3分)
ƒ14
1分)
ˆ記述作者用可笑的藉口拒絕父母給她介紹男人。3分)
15
1分)
說明樹的象徵位置仍然存在,作者跟世界有很大的距離,跟家人的關係很疏離。

2  13段是本文的引子,有怎樣的寫作風格?(2分)【評價】
A  浪漫虛幻
B 活潑幽默(作者選擇一段戲弄長輩的回憶作引子,十分幽默;又用活潑的字詞形容自己小時候爬樹、採生果的神態)
C 沉實穩重
D 悲涼悽愴


A
¡


B
l


C
¡


D
¡

3 第4段和第5段分別描述作者所見斜坡左右下方不同階層的生活情況,兩段文字的描寫手法有甚麼異同?試略加說明。(6分)(參考2012年題6)【評價】
兩段文字都直接描寫了兩個住宅區的環境和人物活動,如第4段直接描寫工人住宅區的樓房特色和男人女人沖澡的情況,反映了工人無拘無束的樸實生活。2分)5段除了直接描寫獨立式洋房的四周環境、少有的人物活動外,還用了間接描寫,用環境烘托「財戶」的地位,如以大狼犬目露兇光亮出犬齒暗示「財戶」高不可攀;紅毛丹、紅心芭樂和木瓜熟透無人理會、木瓜用來餵鳥等,反映「財戶」的富有和浪費。4分)

4 第6段末句記述作者父親「害我兩頭不到岸,沒有一邊的孩子把我當成他們那國的人。」為甚麼作者有兩頭不到岸」的感受?試略加說明。4分)(        2012年題9)【引申】
因為作者的父親既不是工人,騎台破機車,常常弄得滿身油漬汗水的他也不是「財戶」,所以財戶和工人的小孩都沒有把作者當作己方的人,令作者交不到兩方的朋友,有兩頭不到岸」的感受。4分)

5  7段,作者除了抒發住在油棕園孤立無援的感覺外,還有甚麼感受?(2分)(參考2012年題2)【整合】
A  對市區生活的嚮往
B 對鄉郊生活的厭惡(作者的感受並非針對鄉郊生活)
C 對未來的憧憬
D 對未來的疑懼(作者指自己當時「悲觀又恐懼」,害怕自己未來仍要感受孤立無援的感覺。)



A
¡



B
¡



C
¡



D
l

6  8 段描述作者常作趕不上最末班車的惡夢,夢中的她有何感受?(2分)(參考2012年題3)【整合】
A  悲傷後悔(作者因為獨自留在市區而悲傷;因為沒有趕上最末班車而後悔和自責。)
B 無奈婉惜
C 怨恨恐懼
D 氣憤痛苦



A
l



B
¡



C
¡



D
¡

7  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參考2012年題5)4分)【引申】
根據第10段作者兒時住在山芭的經歷判斷以下陳述: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作者因為父母擔心老虎出沒而感到害怕(陳述正確。作者說父母的恐懼感染了她。)
l
¡
¡
  作者因為住在而被同學排擠(無從判斷。雖然作者說住山芭這件事拉開他們的距離,但沒有提及受到同學的排擠。
¡
¡
l

8 以下比喻指的是甚麼?(2分)(參考2012年練習卷題10)【解釋】
  兩把墨綠色的超級大傘:兩棵值盛年的紅毛丹樹。(1)
  紅色野狼:作者父親騎的紅色機車。(1)

9 作者着意描寫紅毛丹樹,有甚麼目的?試略加說明。(4分)(參考2012年卷題7)【引申】
目的是指出紅毛丹樹對她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屏障,是     一個極為親切,能讓她逃離現實的最佳位置。(4分)

10  11段和第15段都有「一個旁觀者」一句,在結構上分別起了甚麼作用?      試略加說明。(4分)(參考2012年題8)【評價】
11段「一個旁觀者」一句的作用是引入下文,點出自己的位置,說明自己    逃到樹上的原因。(2分)第15段「一個旁觀者」一句的作用是說明題旨,指出自己是旁觀者,與世界和家人存在距離,抒發內心的孤獨感。(2分)





11解釋以下句子中標有號的字詞,把答案寫在橫線上。6分)(2012年題11)【解釋】

厲王

    


吾能謗矣
止息消除




ƒ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
暢通




故天子聽政
聽政
治理國政




是以事行而不
違背情理




王於
流放





12  根據文意,把下列文字語譯為白話文。(3分)(2012年題12)【解釋】
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人民心中所想的,就從嘴巴說出來,考慮成熟就會表流露出來,怎麼可以堵塞呢?(3分)




13   厲王怎樣對付指責自己的人民?2分)(2012年題15)【整合】
  監視
  監禁
ƒ 
  殺害
(文章指「使監謗者),即是監視指責厲王的人;「則殺之」,即是殺害他們。並沒有提及會「監禁」和「虐待」他們。)
A  
B 
C ƒ
D 









A
¡









B
l









C
¡









D
¡

14 厲王開始對付指責自己的人後,百姓在街上見面時有甚麼反應?2分)(2012年題14)【整合】
A  用眼神示意
B 揮手打招呼
C 鞠躬問好
D 搖頭嘆息


A
l


B
¡


C
¡


D
¡
(百姓不敢談話,怕被說成在指責厲王,只敢以眼神示意。)

15 以「川」比喻甚麼?2分)(2012年題16)【整合】
A  財物
B 厲王
C 人民的意見
D 良好的政策


A
¡


B
¡


C
l


D
¡

16    的話語中,顯示是個怎樣的人?2分)( (2012年練習17)【整合】
  博學多才
  機智過人
ƒ  勇敢直率
  能言善道

A  
B 
C ƒ
D ƒ(從文章可以知道厲王是個殘暴的人,但邵公依然勇敢地把厲王的錯誤直接指出來,故ƒ正確;邵公利用防川治水的例子比喻開放百姓言路的重要性,使道理清楚易明,可見他能言善道,故正確。)







A
¡







B
¡







C
¡







D
l

17  有謂本文敍事清晰,用字簡潔,試舉例加以說明。6分)評價
用「厲王虐」三個字,概括了殘暴的所作所為;「國人謗王」指出人民的不滿;「道路以目形象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形;而在结尾,只用了流王字,王不聽勸諫的结果。可見本文用字簡潔,僅僅數字即表現事件的始末。(3分)本文順序記述厲王被逐的背景、原因、經過和結果,可見敍事清晰。(3分)

18  細閱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節錄

        綜合上述引文,指出孟子是就以下哪一方面提出意見?2分)(2012 年題19)【整合】
A  用人的準則
B  殺人的理據
C 官員的責任
D 君主的操守


A
l


B
¡


C
¡


D
¡

  孟子和第二篇中的看法有甚麼相同的地方?試略加說明。5(2012      練習卷18) 【整合】
孟子和邵公都認為君主要重視人民的意見。1分)孟子指出,君主在選用賢能、罷免大臣、懲處罪臣時,不要只聽左右、大臣的意見,最後要聽取人民的意見。(2分)邵公認為,君主不應該用高壓政策堵塞言路,而是要讓人民暢所欲言,直言朝政得失,虛心聽取人民的意見。2分)

ƒ  孟子所用的說理方法有甚麼不同?試加以比較。6(2012年題19) 評價
孟子用了直接說理的方法,並以設例方式說明君主在選用賢能、罷免大臣、懲處罪臣時都應聽取人民的意見。2分)邵公用了比喻的手法,防川來喻防民之口,說明民言不可堵又用川壅而潰,傷人必多作喻,說明用高壓手段堵塞民言將會產生很大的危害。4分)
 

語譯:

厲王殘暴,國人指責國王。召公告訴說︰民眾不堪忍受現下這樣的生活啊﹗厲王惱怒,找到一位衛國的巫師,讓他監視指責的人。誰被告發,就殺死他。國人沒有敢說話的,道路上見了面用眼睛互相打招呼。

厲王很開心,告訴召公說︰我可以制止指責啊,人民都不敢說話了。

召公說︰這樣是壓抑他們啊。防民眾的口,比防川水更難。河川堵塞然後潰堤,傷害的人必定更多,民眾的怨恨也是如此。所以治理河川的人挖開迂塞讓水按照所引導的方向流瀉,治理民眾的人讓他們發言宣泄。所以天子聽政,讓公卿到

列士獻詩。瞽官獻曲民間歌謠,史官獻記載古王事跡的書,師官讀箴言,瞍官念賦,蒙官誦讀,百官勸諫,百姓口耳傳言,國王身邊的近臣盡力按法度約束國王,親戚幫著察看,瞽、史官的職責是用歌謠和史實教誨國王,然後國王對它們進行分析決策,這樣國王事情做得就不會謬誤。

眾有嘴,如同大地有山川,財物的使用都是從這出來的,如同它繁衍的肥沃的低濕原野,衣服食物在這裡生長出來。人民所說出來的,在這就顯出來了政治的好壞, 施行好的政策備有以前失敗的經驗,這些就是用來增加國家財物、民眾衣食的基礎啊。民眾心中所想的就從口中說出來,好的就施行怎麼可以堵塞啊?如果堵塞他們 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厲王不聽,在這時國人沒有敢說話的,三年后,厲王就被流放到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