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中五 閱讀理解練習 模擬試卷1


以下是一篇分析《自討苦吃》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選擇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多選者0分。

自討苦吃是一篇(1) 抒情文(1分)【整合】,主旨是(2) 抒發作者創作文章的心得,以及等待文章刊登的感受。(3分)【引申】
作者由自己才思不夠敏捷說起,他認為自己寫文章愈來愈慢,是因為有「心理包袱」,擔心文章寫得不好,這心理包袱的肇因是(3) 作者年紀漸長,心思更縝密,疑慮也更多。(3分)【整合】因此,作者覺得自己以往對學生的寫作要求是(4) 不近人情和苛刻的2分)。【複述】
接著,作者敘述(5) 自己寫文章的過程2分)【整合】作者在寫作時: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6) 所處環境必須安靜
  不容許子女在旁。(2分)
【整合】
前句正確,第四段提及「鋪排期間,半點聲響不得」;後句錯誤,文中寫「雖不至於驅妻逐雛」,可知後句錯誤。答案為部分正確。
¡
¡
l
¡
作者在投稿後,連續多天不見自己的作品被刊登,於是想到兩個可能原因,分別為:(7)自己的文章不被編輯採用2分)【複述】(8)編輯積壓了太多稿件,未能清理2分)【複述】直到作者漸漸淡忘投稿一事,突然發現自己作品被刊登,他立時喜出望外但當他發現(9)文章有錯字2分)【複述】,便很不高興。
綜合本文,我們可以看出作者: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10) 時常向報章副刊投稿;
認為等待發表文章比寫文章更苦2分)
「整合」
前句無從判斷,文中只提及作者投稿了一篇文章至報章副刊,並未說過他時常投稿後句無從判斷,作者只是覺得寫文章和等文章發表苦,並無提及哪較苦。故答案為無從判斷。
¡
¡
¡
l
文中作者運用了很多比喻,令文章搖曳多姿,把抽象的感覺和意思具體地表現出來:例如(11)
 原文:這時天是我的,地是我的,從天南去到地北,讓我的思想翱翔。
  感覺/意思:創作時想像力不受限制,天馬行空2分)【引申】
 原文:刻鏤我無限繽紛的世界
  感覺/意思:創作內容/題材豐富的文章2分)【引申】
ƒ 原文:把每一個字細細捶打
  感覺/意思:逐字修改/用心煉字2分)【引申】
 原文:前枘後鑿,片片爛瓦,非拆毀不可
  感覺/意思:文章結構拙劣,要刪節改寫。2分)【引申】
 原文:如此完美的一片羊脂白玉,卻添了點黑
  感覺/意思:滿意的文章卻有一2分)【引申】


以下是一篇分析《王勃展才》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選擇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多選者0分。
《王勃展才》的內容記述了王勃撰寫《滕王閣序》當日的情景。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宴請賓客,雖然十四歲的王勃在座,但閻公根本不相信(12)王勃擁有過人的才華3分)【解釋】。閻公命人向宴客傳上紙筆,邀請賓客即席撰寫文章,其實閻公另有預謀:(13) 讓女婿孟學士即席撰寫文章,顯示才學,其實孟學士已預先構思好文章3分)【解釋】根據閻公的計劃,結果應是:(14)孟學士的文章會獲得賓客的讚賞3分)【引申】但閻公想不到王勃會搶先一步,拿起紙筆做文章。計劃失敗後,閻公就氣得拂袖離席,並派人傳報王勃所寫的內容。
後來,隨著回報的內容,閻公的想法起了變化:第一次傳報時,他認為文句平凡;第二次傳報時,他沉思不語;第三次傳報時,他(15) 驚訝地站起來,讚賞王勃是天才3分)【解釋】閻公於是急切地請王勃入座宴會,大家開懷暢飲,盡興而歸。
本文描寫人物生動鮮明,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但沒有運用
(16)
A 行為描寫 ¡
2分)【整合】。作者筆下的閻公 (17)

B 間接描寫 ¡
肖像描寫 l
心理描寫 ¡
A 私心極重 ¡
2分)引申,但同時也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


B 城俯極深 ¡
C 和靄可親 ¡
D 愛惜人材 l

本文以王勃為題,但文章主要描寫的對象卻是閻公,我認為作者這種寫法:(4分)【評價】
(18)更能突顯王勃才華橫溢的形象。閻公本來看不起王勃,後來被王勃破壞自己
的安排,就更震怒了。他對王勃成見這麼深,竟然仍被王勃才華所折服,可見
王勃才氣之高了。而且,這樣寫來,情節鋒迴路轉,極具戲劇感,令讀者對王
勃的才氣有更深刻的印象。
作答原則:
(1)能切中主題,即評論以王勃為題,但以閻公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寫法
(2)作者用間接描寫手法,作者描寫閻公對王勃的態度由不屑變為賞識,突顯了王勃的才氣橫溢。
(3)考生可認同或否定這寫法,言之成理則可。





第三篇

以下是一篇分析《天才談》的文章,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選擇
* 在填充部分,在橫線上填寫答案。
* 在選擇題中,每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多選者0分。
天才談一文環繞天才」這個主題。本文內容包含三個重點,分別是(19) 天才的定義3分)【整合】(20) 天才也需努力才有成就3分)【整合】(21) 天才在適當環境下成長才能發展才華3分)。【整合】
        在文章首段,以一份調查報告作為(22) 引子 / 引入2分)【整合】,帶出第一個重點。根據這項天才調查的評選準則:
 (23)
A 天才是指智商高的人            ¡
2分)。「整合」
B 天才通常都會受人歡迎        ¡
C 天才一定會有過人成就     ¡
D 在某一範疇有才華的人都是天才  l
第二段作者根據三個層次說明何謂天才,分別為廣義、狹義、(24)更狹義1分)【複述】。作者在這段運用了以下的說明手法:
(25)
A 舉例說明  l


B 分類說明  l


C 描述說明  ¡


D 定義說明  l
4分)【整合】

E 引用說明  ¡


F 數字說明  l


G 比喻說明  ¡


        第三段屬轉折段,有(26) 承上啟下2分)【整合】的作用。作者引用中國古語是為了說明(27)即使先天聰明,但欠缺後天適當的培養,也無法成才2分)【整合】的道理。
第四段旨在說明有卓越成就的天才,他們都有相同的特質(28) 耐心/堅持2分)【整合】
第五段,作者批評(29)重視考試成績和填鴨式/強制灌輸知識型的教育模式3分)【整合】不利天才的發展,並運用了(30) 引用論證2分)【整合】這種論證手法去證明論點。
第五段開首運用了比喻手法,「好的種子」是指(31)天才2分)【解釋】,「好的土壤」是指(32)教育/學習環境2分)【解釋】,「茁壯成長」是指(33)能發揮所長/盡展所長2分)。【解釋】愛因斯坦的話也運用了比喻手法,「幼苗」是指(34)研究學問的好奇心2分)。【解釋】
最後,作者肯定: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35) 天才比普通人有優勢
   天才的路比較易行。(2分)
【整合】
(前句正確,文中寫天才走得快一點;後句錯誤,文中說天才也要努力、正確地走,沒有包括天才的其路比較易行的意思。答案為部分正確。)
¡
¡
l
¡



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中四 單元二 語文運用答案

中四 單元二  語文運用答案
 
1. 幸得街燈的提醒,大家都知道時候不早了。
2. 這場戰役持續了半個月,最後敵軍夾著尾巴逃跑了。
3. 百花早已凋謝,梅花依然綻放著笑臉。
4. 溪水已經乾涸,露出溪牀上的亂石,無語地凝望著天空。
5. 無論別人問他甚麼,他只要按動腦袋裏的鍵盤,便能找到答案。
6. 晚風輕拂,風鈴就禁不住發出清脆的笑聲。
7. 人老了,身體這部機器經常出現故障,說不定哪天就不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