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文學盛宴 被政治污染了
13.10.2012
【明報專訊】內地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際間與台灣作家,一致認同與高度肯定,但是在內地,莫言卻被捲入政治喧嘩之中,一些人(包括部分異見作家),認為他無資格得到諾獎,使得一場文學盛宴,被政治污染了。莫言獲獎,是中文寫作在國際間公認最高水平評選中,得到肯定,全體中國人原本應該感到雀躍,但是因為政治而未能盡情歡慶,這是中國國情不正常的結果,使「文學的莫言」,不必要地被「政治的莫言」煎熬。莫言獲獎值得祝賀和高興的同時,也折射出使人惆悵的一面。
莫言獲國際社會肯定
在內地備受政治困擾
莫言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給他的評語是「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莫言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令人聯想的感觀世界」,這個評語,以中國人對文學的既有認知而言,算是嶄新感受。據歐洲媒體報道,西方學者對莫言的文學成就,都給予高度評價,其中曾經把莫言作品翻譯成英文的美國教授葛浩文,更把莫言的作品與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相提並論,表示他們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膽,風格華麗、神奇、有力,而且傳遞了道德信息。台灣的知名作家、文化部長龍應台與其他多位作家,他們與莫言有長期交往,對他的文學造詣和成就,都推崇備至。
但是在內地,自從數周前西方博彩公司預測莫言是今年文學獎熱門人選後,內地網上世界,圍繞此一話題熱切議論,演變成為意識形態之爭,一些自由派知識分子發起抗議活動,呼籲向諾獎評審發電郵,表達不認同莫言獲獎。評審結果公布後,有在港的內地傳媒人與在美國的異見作家,都說莫言缺乏諾貝爾文學獎尊崇的人文理想精神,認為他「完全沒有資格獲獎」,自由派對莫言的評價,與外部世界顯然不同。西方學者和台灣作家看到莫言在文學上的成就,自由派則從政治角度審視。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不認同莫言的人,較少從文學角度論證,主要是厭惡他的政治身分。
莫言擔任副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被認為是壓制創作自由的組織。莫言能夠晉身建制組織高層,與他的文學成就肯定有關,事實上,莫言獲獎無數,文學成就早獲肯定,以內地現今的體制,他當中國作協副主席,很難說有什麼不對。問題是中國作協即使有政治職能,莫言有否壓制創作自由,才是關鍵。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莫言做過這樣的事。
另外,莫言透過作品對一些政策和現象的批判,已有公論,莫言也說他的批判「很凌厲和不留情面」;至於對政治的表態方式,莫言說過他「選擇關在房間裏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這個世界」,有批判性的作品,或許就是他這句話的答案。莫言以他熟識的文學應對現實政治,在另一個層面啟迪民智,看不到可以非議之處。
莫言以文學獲獎,卻被政治污染,歸根究柢與中國的國情有關。這次莫言獲獎,中央電視台第一時間正面報道,昨日,主管文宣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致信中國作家協會,對莫言獲獎表示祝賀。反觀12年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中國當局大肆批評和否定,認為諾獎委員會違背了諾貝爾的遺囑。莫言與高行健同樣以中文寫作,中國當局的處理截然不同,只因為高行健是異見作家,不容於當權者,高的獲獎,被解讀為諾獎委員會有政治考慮,目的要使中國尷尬。
更大的落差是兩年前,劉曉波在囚期間獲諾貝爾和平獎,中國當局勃然大怒,劉曉波當然無緣到挪威領獎,連他的妻子劉霞也不知所終,大概正「享受」維穩對待了。高行健、劉曉波與莫言同樣得諾獎,不過,中國政府對待落差之大,相信是莫言今次獲獎被賦予政治意涵的原因。不過,這個情,莫言可以做什麼,昨日他回答記者提問時,表達期望劉曉波盡早獲得自由,也算是一種表態了。
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對待諾獎以政治掛帥,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有的情。莫言獲獎所受到的批評,與其說是衝莫言而來,不如說是借此表達對中國政府的不滿。中國政府歷來以政治審視諾獎,人民受到感染,犯上同樣的錯誤。所以,這次莫言獲獎,若能使中國政府以平常心體待諾獎,拋棄陰謀論的既定思維制式,體認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則中國與國際接軌,才會有更堅實基礎。
文學歸文學
政治歸政治 體認人文精神與國際接軌
另外,莫言立足生活的土地、孕育出滿溢人文情懷的作品,反思人性,批判時弊,被認為是反映中國人最內在誠懇的真誠,若諾獎委員會的評審準則是普世價值的反映,則期望莫言之成功,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與國際接軌不能只依賴經濟和資本,還要靠人文精神。這個世界,並非只有政治,還有文學和文學少不了的人性,能夠看到和做到這一點,中國才會是一個正常國家,也才可以在正常情下對應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