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星期一

中四 過秦論



篇章閱讀‧練習三
一、參考答案及分析
1. 考核能力:掌握文章結構佈局、歸納段意和內容層次
(1)據固(1分);(2)任賢(1分);(3)敍述繼任的秦君持續坐大,各國諸侯臣服(2分);(4)愚黔首(1分);(5)弱天下之民(1分)(6)敍述秦國由興而亡的過程。(2分);(7)仁義不施。(2分)
2. 考核能力:掌握文章作法、修辭手法
1時間的順序(2分);2D2分);3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分);4秦國聲威勢力的強大(2分);5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2分)
3. 考核能力:掌握對比論證、理解篇章內容
(1)D2分)
(2)錯誤(2分)(答案分析:第一項陳述錯誤,第45段提到陳涉起義時,秦朝聲威仍「震於殊俗」,國勢未有「小弱」,而且仍佔據殽函天險。第二項陳述錯誤,第2段比較了秦與九國的實力,九國人才鼎盛,國土比秦大十倍,又有百萬士卒,可見九國的力量並非不及秦國。九國聯合攻秦失敗,是因為懼秦而「遁逃不敢進」。)
(3)1窮家出身的農民謫卒(2分);2擁有鉤戟長矛等鋒利的武器(2分);3受罰戌邊的士卒皆為疲乏雜散之兵(2分);4一呼百應,使秦朝滅亡(2分);5C2分)(答案分析:賈誼以陳涉及九國一弱一強,卻又成敗異變的結果,說明秦國滅亡的原因在於施暴政、失民心,導致前能勝強,而後不敵弱,深化了秦亡因在「仁義不施」的論點。)
4. 考核能力:掌握一詞多義
A2分)(答案分析:選項A的「兵」字皆解作「兵器」。選項B的「致」字,前句解作「招來」,後句是「取得」的意思。選項C的「策」字,前句解作「計謀」,後句解作「鞭子」。選項D的「制」字,前句解「克制」,後句是「控制」的意思。
5. 考核能力:掌握文言實詞
(1)吝嗇2分)(2)迎接(2分);(3)這裏比喻為「邊境」的意思(2分)
6. 考核能力:掌握詞類活用
(1)1形容詞活用作動詞(2分);2使……弱2分);(2)1名詞(1分);2逃亡的人(2分)。

二、語譯
賈誼《過秦論》(節錄)
   秦孝公佔據殽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地方,君臣牢固地守衞國土,窺伺謀取周朝的政權,有征服天下,佔領全國,控制四海的意圖,吞併八方的野心。在這個時候,商鞅輔佐秦孝公,對內建立法制,致力耕作紡織,修造守衞和攻戰的武器,對外實行連橫計策,使諸侯相互爭鬥。於是秦國人唾手奪得西河以外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相繼即位,沿襲孝公的策略,向南佔領了漢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收取了險要的郡縣。六國諸侯都很驚恐,集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方法,不吝嗇珍貴的器物寶貝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攬天下的能士,奉行合縱策略締結盟約,聯合起來抵抗秦國。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聰明忠信,待人寬厚仁愛,能尊重賢能的人,他們相約合縱以破壞秦國連橫的計策,聯合韓、魏、燕、趙、宋、衞、中山各國的力量。於是六國的能士當中,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替他們出謀畫策;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班人通達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領軍隊。他們曾經憑着比秦國大十倍的土地,統率百萬大軍,直逼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國人打開關門迎敵,九國的軍隊卻四散逃走而不敢前進。秦國未有耗損一支箭,可是各國諸侯已經困乏不堪。於是合縱的盟約解散,各國爭着割讓土地來賄賂秦國。秦國因而有充足的力量克制他們的弱點,追趕敗逃的軍隊,使百萬敗兵橫屍道路,所流的血足可使盾牌漂浮起來。秦國憑藉這有利的形勢,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入秦朝拜。到孝文王、莊襄王(先後繼位),由於他們在位時間不長,國家沒有發生甚麼大事。
   到秦始皇在位的時候,發揚前代六世的威望,有如揮動長鞭趕馬那樣來駕馭天下,吞併了東周、西周,滅掉各國諸侯,登上皇位一統天下,執杖來鞭擊天下百姓,威勢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設立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頭,繩繫頭頸,聽從獄官的處置。秦始皇又派蒙恬在北方築起長城防衞邊境,擊退匈奴達七百多里,令胡人不敢到南方放牧,士兵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於是秦始皇廢除古代帝王的治國方法,焚燒百家的著作,企圖使百姓變得愚昧。毀壞著名的城池,殺害英雄豪傑,把天下的兵器集中收繳到咸陽,燒熔這些鋒刃箭頭,鑄造成十二個金人,削弱百姓反抗的力量。然後以華山為城牆,以黃河為護城河,倚靠億仗高的山牆,背臨深不可測的護城河,作為堅固的屏障。優秀的將領配備強勁的弓弩,守着險要之地;忠信的臣子帶領精銳的士兵排列着,又有誰敢怎麼樣?天下已定,秦始皇心裏以為關中的牢固,有如千里般長的銅牆鐵壁,可以作為子孫萬世的不朽基業。
   秦始皇死後,遺留下來的威望仍震懾邊遠地方。可是陳涉這個以破甕做窗戶、草繩做門軸的窮家子弟,身分卑微的農民,被遷謫流離的兵卒,才幹能力還不如平常人,也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陶朱、猗頓那樣的富有。陳涉出身於軍隊當中,在田野間奮起發難,統領數百名疲憊困乏的士卒,轉而攻打秦朝,他們折斷樹枝作為武器,高舉竹竿當為旗幟,天下的百姓如同羣聚的雲、反響的回音一樣聚集起來,紛紛擔着糧食,如影隨形般跟從。山東的豪傑,於是共同起兵響應,滅掉秦國。
   秦朝的統治力量並未比從前稍有減弱,雍州的地勢、殽山和函谷關的天險仍是那樣險固。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衞、中山的國君尊貴;鋤頭和戟柄,並不比鉤戟長矛等武器鋒利;受罰戍邊的士卒,作戰能力不能與九國的軍隊抗衡;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不能與從前九國的謀士相比。但是成敗變化異於尋常,功業也完全相反。假使拿山東各國與陳涉作出比較,比併他們的權勢和力量,那真是不能相提並論了。然則秦國依靠小小的(雍州)地方,得到帝王的權勢,統轄八州而令列國諸侯朝拜,經過一百多年了。然後把天下變為一家,將殽山和函谷關當作內宮,但是一人起義就至七廟傾覆,皇子皇孫都死於他人手中,被天下人所笑,這是甚麼原因呢?因為沒有施行仁義,攻取與防守的形勢就很不同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