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中四 文化精神

1 4D 姓名 學號
2 文化精神:例如孝、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重視家庭觀念、愛國、仁義禮智等
3:論證以上文化精神何以切合現代社會
a.指出現今社會的形勢
b. 指出這種文化精神的意義(需引古人的說法)
c.論證效果(需舉出詳細的例子,指出這種文化精神何以有助當今形勢,有何預期效果)
---
佳作:35,13,22,6

4D 邱靜童 35
文化精神:和而不同
3:論證以上文化精神何以切合現代社會
a.
現今社會當中,網絡欺凌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公開他人資料﹑惡搞改圖或是在網上討論平台上發帖侮辱他人等等的情況常常發生。
b
古人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出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能夠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c.
網路欺凌的出現是由於在網路平台上,大家都抱持著不同的意見,卻仍「固執」地支持已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認同自己者,都是錯誤的,於是人人都會發言糾正他人的觀點。但現在此類情況變得偏激,於是就出現了網絡欺凌的情況。「和而不同」此文化精神若可以體現在現今網絡平台上,網絡欺凌的情況就會減少。


4D 06
文化精神:天人合一
3:論證以上文化精神何以切合現代社會
a.現今社會當中,人們不斷從大自然中需索資源,我們的食物,能源和日常用品均源於大自然,但是人們卻只懂不斷需索而不著力保護,破壞了大自然。
b道家莊子有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當中的天指的不是天空,而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切,包括自然,而我們該與之和諧相處,得到平衡。
c.古時,東方提倡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依賴自然而生,對自然懷著敬佩的心。隨時代遷,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不安於僅是維生,而希望從自然中得到更多方便和得益,例如開發新能源。我們偏離了初衷,而信服西方的見解「征服自然」,希望可以將自然之源納入己用而非懷著感激的心來借助自然維生。如今,自然受到破壞,資源所剩無幾,全球暖化危險人們的生活,這皆是我們違反天人合一的原意,打破與自然維持平衡關係帶來的惡果。

————
改正名單:
31:不能歸咎於教育。段內組織紊亂。
 令人深思本港對青少年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問題或許在於忽視了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國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讓學生懂得尊敬和愛惜父母,及對父母養育之恩作出反思,承傳中華美德,尊敬和愛惜父母就是中華美德之一。中華民族的文化建立在家庭的基本道德上,且孝道為社會道德的根本。
33:要以社會的具體事例或現象來支持你的說法。
a.現在的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往往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他們崇尚自由,怕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忽略了孝悌人倫的方面。
26:要加上實際例子
a.現今社會著重經濟發展,時常與自然發生衝突,藉破壞自然來達到人類的目的
20:改c,需針對實際狀況來論,請看題目要求

中五 教師形象

題目:你認爲教師應著重形象包裝嗎?


留言形式:
1 5a 姓名 學號
2 立場:
3分論點:
4具體論證:(180-200字)

----
注意:
1如用設例指出我認識一位教學認真的老師是如何,理據薄弱。例如:
我曾經認識了一位老師,他的樣子很平凡和,每天只是恤衫和西褲,但他教學很有熱誠和衝勁,令到每位學生也取得好成績。
論證的重點應該是:具體地指出怎樣的教學熱誠與衝勁,如何有助學生學習。
2:論證空泛:
老師盡他們自己的最大努力(需要以具體事例指出怎樣努力)

----
佳作:15,28,5,30,10,17,3
1 5A 陳家標 3
2 立場:我認為教師不應注重形象包裝。
3 分論點:注重形象包裝並不會令教師的教學表演(現)改善。
4 具體論證:教師,顧名思義,是一個傳授學問的職業,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導莘莘學子,讓學生們從教師身上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可見對一名教師而言,他的教學方式、學問才是重中之中,而注重形象包裝對教師在教導知識方面上沒有半點幫助,難道穿上西裝會令他的知識變得更淵博嗎?顯然不能。而一個學問淵博而且每日努力備課、想新方式教學的教師,難道會因為不注重形象包裝而變成一個不稱職的教師嗎?不會。要是花心思在形象包裝上,倒不如著眼於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表演(現),成為一位更佳的教師。 
1 5a 劉嘉敏 17
立場:我認爲教師不應著重形象包裝
3分論點:教師的職責是實踐教書育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建立批判性思維
 4具體論證:香港是個商業化城市,教師著重形象包裝是為了給人專業的感覺,爭取學生的垂青,使學生覺得不參予課程便是一大損失。事實上,教師的職責是為了引導正在處於形塑的學生自發學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真正教師的專業、紮實是能使用不同教學技巧教導學生,令學生在各方面得益,發展所長,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並養成學生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形象包裝只是給虛有其表沒內涵的教師,給學生沒多大作用。
-----
改正:

20:身穿正裝的說法有誤,宜直接論證形象包裝,整體仍欠說服力

2:極端推論
即使外表穿得很嚴肅也只能給予學生第一印象,可稱是花瓶,只可觀看卻毫毛內涵。
教師每天在打扮上花時間卻不是用心備課
偏離論證焦點:有人會說補習天王是虛有其表,只著重自我形象,但其實外表只是忠於自己,而且他們只是穿著正宗的西裝,並沒有過份打扮自己。可見教師應該要盡傳授知識予學生的職責,形象包裝只是形同虛設,並無實際意義。
1:極端推論
如果一個教師只著重形象包裝,我覺得她只是虛有其表
16:分論點作了不必要的假設
教師形象包裝再好,但對教學沒有熱誠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外表上的
7:欠分論點,以致具體論證失去焦點
7:以下欠論證
因為老師要給人威嚴的感覺才可令學生認同老師的知識
7:前半部分沒有指出有何分別。後半部分一是......的主語不明。最後一句去了老師職責 用詞不當。

補習老師的過份宣傳與老師要注重形象是很大分別,
一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好,虛心向學。一是為了自己課程的人數。後者曲了老師的職責。

若教師專注於形象包裝的方面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進度,使他們成績倒退,不是帶來了學習上的反效果嗎?
34:完全離題。形象包裝?只是在比較補習老師與學校老師
另外, 老師與補習社都會設計不同的教材、工作紙,但老師會為學生精心設計適合的教材,善用課餘的時間為學生補課,了解他們的不足之處。而補習的導師多以錄像教學,很少會親身了解學生,他們能讓能力較好的學生帶來幫助,而較弱的學不能帶來幫助。而老師會為學生批改習作,給學生評語,批改能讓學生獲益良多,在從中在作以改善。

最後, 老師應做的不是標榜自己,而是真心想為學生的成績好。現時著重形象包裝的多是直資學校和補習社,為吸納更多學生前來報讀,他們會穿上莊重的衣著拍攝廣告,以顯示自己是專業人士。另外,他們亦會用學生的成績表登廣告,標榜自己是星級補習社,在此補完必定能有好成績。老師就不會以宣傳自己為前提,他們會以教學態度吸納學生對他們的尊重

vtc

提供高級文憑、學士等課程的職業訓練局(VTC),今日(28日)起接受中六生申請,明年2月28日截止。職訓局專業教育顧問梁任城(圖右)估計,今年將取錄約兩萬名新生,與去年相若;去年有約12,500人入讀高級文憑、約500人升讀學士,另約6,000人選讀其他課程。
今年學士課程由去年的9個增至12個,包括會計、酒店及多媒體;約90個高級文憑課程有八個新科,包括樹木管理、應用營養學及佈景設計等,每個新課程取錄60至120人。去年學位新生中,中學文憑試平均取得五科合共17分;入讀文憑的學生,平均五科共15分;第二屆文憑試收生成績較首屆高一至三分。

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中四 單元三 寫作參考

2013年03月13日 00:00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人氣樂團「蘇打綠」出道超過10年,歷經主唱青峰的父親前年罹癌辭世,創作出感人至深的《小時候》。

青峰2011年出舉辦4場「多希望你在」小型演唱會,因為父親沒有聽過他的演唱會,可惜那時父親已無法出院,對抗病魔期間仍不忘關心他,父親在病榻中的一句「你…要加油哦!」驅使他創作出感人至深的《小時候》,認為能在最後期間寫一首歌給父親,已沒有遺憾。

http://youtu.be/xpT7av-kiXg

中四 文化資料參考

3       中國先哲之從人之性理、性情,講人禽之辨,其義諦恆極精微。今姑只依上文所提到之孟子所講之仁義禮智來說,則仁即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義是本于人格尊嚴之自覺,故孟子以人之不屑受嗟來之食,與「所欲有甚于生者」見義,而以公平正直之心,對人接物皆為義。禮見于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智見于明辨是與非。
 重人的精神即
1、以人的精神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使人頂立於天地之間。
2、人與禽獸之不同 (人禽之辨)。人有軀體,受物理及生物規則限制,與其
他動物無異。但人之所以為人,是在於他有自覺與其他動物有不同之
處。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他的性理、性情。亦即孟子所言之仁義禮智四端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
~ 仁是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或公心
~ 義是本於人格尊嚴之自覺,以公平正直之心待人接物,做應做之事。
~ 禮是見于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
~ 智是見于明辨是與非,理性的能力。

3、仁義禮智之用
~仁:愛天下一切的人,並且對萬物有情,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義:可以追求人與人,家與家及國與國之平等,以維持社會秩序。
~禮:可以尊敬一切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包括生者及死者。
~智:可以求真理,反省及懺悔自己之過失,理性地批評他人的過失
社會的輿論及法律的審判。

4    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以至對于禽獸,都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對于草木山川,都可有情,而極至于樂觀彼萬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贊天地之化育之心。人有義,有公平正直之心,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之平等,家與家之平等,國與國之平等。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神之氣節。人有禮,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聖賢豪傑,尊敬一切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人;以至尊敬一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後之後生,來者。人有智能辨是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真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反省與懺悔及改過之努力,對他人之過失之批評與督察;而有對他人之忠告,社會之輿論,法律之審判。人之仁極于贊天地之化育,故人可補自然天地之所不足,而與自然之天地參。人之義極于犧牲生命以見氣節,則見人自然之生存之上,有一超自然生存之精神價值精神生命。人之禮,極于尊敬一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中之人。尊敬之即推而上之。尊敬人,亦即尊敬人所形成之人倫世界與人文世界,而若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推舉而上,以卓立于宇宙。人之智極于使人我皆能不違真理,同得改過遷善,則所以使人類社會日進無疆,使人倫世界人文世界悠久長存。是人之有仁義禮智之性,亦即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的天地萬物之世界之上,建立一人的世界之根據,而為人與禽獸截然不同的所在。此人與禽獸之不同所在,在其開始點雖可謂幾希,然而此幾希一點,即壁立千仞。人的世界之無盡的莊嚴,神聖,與偉大,皆自此幾希一點而流出。在中國之思想中,自孟子承孔子指出仁義禮智為人之特性以後,中國先哲言人禽之辨者,大體皆孟子之意。出入之處,亦無關大體。而中國文化之重立人道之精神,亦可謂自孟子而確立。所以我以上特提孟子之意,略加發揮。
------
1、五倫
倫,即倫常關係,亦即是社會之中人與人的關係。
五倫,包括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及朋友五種關係。
~父子、兄弟、夫婦是家庭內的關係
~君臣是政治關係
~朋友是社會關係
古代中國的五倫即概括了社會上一切人與人的關係。
2、五倫之作用
~通過五倫去維繫社會秩序,令人與人之間能和諧共處。其法是在每一倫
之中都以一種德目去規範彼處的倫常的關係。
a.父子----父慈子孝
b.兄弟----兄友弟恭
c.君臣----君仁臣忠
d.夫婦----敬愛關懷
e.朋友----誠信不欺
五倫之本:五倫只是一人倫秩序,其根源是人的道德心,亦即人的善性
仁心。
3、五倫在古代中國社會的意義
a.父子、兄弟之倫:是家庭內的倫常,是一種基於血緣關係的倫常秩序。
~中國古代以農為本,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以家庭為本位,故社會
秩序亦由家庭開始,所以古代中國禮治社會以家庭的父子、兄弟之倫開
始,家庭成為禮治社會的核心。
~其次,人與人的關係亦由血緣關係開始。人一出生第一次接觸的人即家
庭內的親人---父母兄弟。
~父子、兄弟二種倫常則以孝悌為德目,即是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
樣,家庭內的人際關係就可以和諧有序。(長幼有序、不會悖亂)
~孝悌觀念的擴充(由己及人)有縱橫兩個向度的推展:
甲.縱的推展:
由家族以至整個民族,使民族的生命生生不息。孝-----由孝順父母以
至父母之父母,再推至祖宗,使人的生命可以上通於百世。
乙.橫的推展:
悌的觀念,由弟之敬兄,以及一切同族之長兄,終至視「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以至民胞物與,敬一切人,敬一切的物。(天下一家)
結論:故說孝悌為仁之本。
b.夫婦之倫:合二姓之好,由一家族與另一家族的結合。夫婦之倫是家庭
內的倫常關係之一,但又不同父子兄弟之倫具有血緣關係。通過家族與
家族的結合,就組成了社會。
~夫婦之倫的德目是以「敬愛」為本,夫婦能敬則不會相亂。
c.君臣之倫:是人與人在政治上的關係,其德目是「忠」。(本文從略)
d.朋友之倫:源於人的自覺選擇,包括一切同事、同志、同道以至師生,
皆可視為朋友。
~人在社會中必須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相處,故有朋友之倫以維繫社會
秩序。
~朋友之倫的德目是「信」,即彼此不會相欺詐,故不會相亂。那是「超
乎私心與利害,彼此互信,相規以道,可培養寬容異己之精神。」
~其推擴之範圍:「尚友千載,神交古人」,橫面至天下之善士,縱面至
古今之賢哲。


中國古代的音樂跳舞,亦與禮儀分不開。這都是說明中國古人之藝術精神,即融于其一般之社會文化生活中。然而這亦同時使中國之人生情調,在本質上即更富于藝術意味。藝術上之美大皆生于調和與節奏對稱等。中國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國古代之禮樂之教來,所謂禮以教中,樂以教和,亦即可說是由一藝術精神來。
而中國醫學之卓絕的成就,則正為本于對人之生命之藝術性的同情的直覺的體察。其盡量求不破壞形體之組織,而將病治好,又依于一道德的感情,亦依于不傷害人之形體之完美之藝術的感情。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之主要精神,我們可以姑借禮記經解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以說。中國之藝術文學,大體上看,都不重表現緊張、激盪‧過于刺激之情感,亦不重表現強烈鼓動之生命力,或一往向上超越企慕之理想;而比較重在表現一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等。所以中國之書畫,均以神品逸品為最高。宋元文人畫,要在虛白中表靈氣之往來。中國建築中,古代有千門萬戶之闊大的宮殿,而缺西方式之高聳雲霄之教堂。中國祭天之天壇,亦橫臥地上。建築中之飛簷、飛角、亭子、牌坊、迴廊等,亦皆能表示一飄逸疏朗寬舒之意味。中國音樂中之七弦琴與洞簫,亦以淡宕幽和之聲見長。在中國從前文學中,則文貴淵雅,詩貴溫厚,詞貴婉約,即豪放沉雄之詩文,亦要去掉劍拔弩張之概。中國文學中無論言志載道,都要使之足以陶養人之善良的性情。中國過去文學藝術,現在人雖漸不能欣賞,而且有許多都不免太帶山林氣,廟堂氣,亦不全適于今日。然而這終是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成就之一。而且世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之氣,而銷除暴戾之氣,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一方面的無上價值的。
中國之書法之美是純粹線條之形式美。此種形式美,同時啟示各種精神意境,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除書法以外,中國之畫──尤其是王維之水墨山水,直至宋元以下之文人畫,亦是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而為世界之所無的。唐代之壁畫,亦與西方之壁畫,表現一不同之風格。

引自http://www2.hkedcity.net/sch_files/a/tpy/tpy-syl/public_html/chincult1.htm

中五 晉靈公不君

篇章閱讀‧練習一
一、參考答案及分析
1. (1)考核能力:掌握人物性格、理解篇章內容
1從台上用彈弓射人,觀看他們躲避的樣子以為遊戲。(2分)2殘暴不仁(2分)3士季進諫,晉靈公要待對方三進及溜才理會,對忠臣態度傲慢。/趙盾屢次規諫,晉靈公不但沒有納諫悔改,反因此討厭趙盾,數度謀害忠良。(2分)4晉靈公知道士季要進諫,未等對方開口就急忙答應會改過,卻沒有相應的行動,「吾知所過」只是敷衍的話語。(2分)
(2)考核能力:掌握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2分);2不行君道(2分)
(答案分析:名詞「君」之前有否定副詞「不」,因此是活用為動詞。)
2. 考核能力:掌握人物性格
以下5項,每項2分,共10分。錯選扣分,最多扣至零分。

趙盾
鉏麑
提彌明
靈輒
忠君
P
P


仁慈
P



機智


P

孝順



P
(答案分析:趙盾屢次勸諫晉靈公,以及清晨便穿好朝服等候上朝,是忠君的表現;他為餓倒的靈輒準備食物,還讓他帶回去給母親,是仁慈的表現。鉏麑奉命刺殺趙盾,但發現趙盾是忠臣,不忍下手,為免背棄君命,只好撞死於槐樹,是忠君的表現。提彌明察覺晉靈公埋伏了甲士,以「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為藉口,欲保護趙盾離去,可見他的機智。靈輒餓倒路旁,獲贈食物後不忘家中的母親,留下一半食物準備帶回去,是孝順的表現。)
3. 考核能力:掌握詳略剪裁技巧
作者運用了詳略剪裁的技巧,先詳寫士季進諫的經過,包括晉靈公初時偽裝看不到士季、在士季規諫前搶先說會改過,以及士季進諫的內容。(2分)而由於兩次進諫的內容相類,故後文略寫趙盾的進諫,僅以「宣子驟諫,公患之」一句帶過。(2分)
4. 考核能力:掌握插敍法
作者加插這件事情,清楚交代靈輒為救趙盾而倒戈晉靈公兵士的原因(2分),並突出趙盾救助病弱的仁慈性格,豐富人物形象。(2分)
5. 考核能力:理解篇章內容
錯誤2分)(答案分析:第一項陳述錯誤,孔子雖然對趙盾背負弒君之名寄予同情,但認為董狐是根據史官直書不隱的記事原則作出記述,並沒有冤枉趙盾。第二項陳述錯誤,孔子沒有批評趙盾出逃的行徑,反而為趙盾沒有離開晉國國境而背負弒君之名感到惋惜。)
6. 考核能力:推斷篇外信息
因為根據當時的禮法,臣下逃離國境,君臣之義就會斷絕,不用承擔弒君的罪名,但趙盾未出國境即已回朝。(2分)而趙穿弒君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趙盾身為晉國的正卿,回國後卻未有討伐趙穿,加上趙穿是趙盾的族弟,趙盾因而負上弒君之名。(2分)
7. 考核能力:掌握古今字
(1)「辟」是古字,今字是「避」(2分);(2)「竟」是古字,今字是「境」(2分);「反」是古字,今字是「返」(2分)。
8. 考核目標:掌握文言實詞──代詞
(1)「其」相當於「他的」,稱代死屍/廚師的手1分);(2)「子」相當於「你」,稱代趙盾(1分);(3)「之」相當於「他」,稱代士季(1分);(4)「以」相當於「他」,稱代趙盾(1分)。
9. 考核能力:掌握一詞多義
B2分)(答案分析:選項1「過」是動詞,解作經過。選項2「過」是動詞,解作犯錯的意思。選項34「過」是名詞,解作錯誤、過失。)
10. (1)考核能力:掌握文言語譯技巧、文言省略句式
鉏麑清晨前往趙府(2分),看見卧室的門開着(1分),趙盾已穿戴整齊準備上朝(2分)。(答案分析:「晨往」句,主語及賓語承前省略;「盛服將朝」主語承前省略,必須譯出句中省略的人物。)
(2)考核能力:掌握文言語譯技巧、文言使動用法
晉靈公邀請趙盾喝酒(2分),埋下伏兵,打算殺害趙盾(2分)。(答案分析:「晉侯飲趙盾酒」一句,「飲」字是動詞的使動用法,意思是晉靈公使趙盾飲酒。)
11. 核能力:運用評鑒能力
我認為孔子的意見並沒有矛盾,因為孔子評論兩事的角度有所不同。(1分)他讚賞董狐秉筆直書的史官精神,是從歷史記述原則方面作出評論;而為趙盾背負弒君之名感到惋惜,是從趙盾忠君仁慈的個人秉性來評價這個人物。(2分)(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分析:(1)必須表明個人立場;(2)評論時,宜針對孔子評論背後的原因,說明同意與否的理由。

二、語譯
《左傳‧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行君道:重徵賦稅來粉飾宮牆;從高台上用彈丸射人,觀看人們躲避彈丸的情態(作為玩樂);廚師烹煮熊掌不熟,就把廚師殺掉,把屍體放在簍中,使宮女抬送出去,路經朝廷。趙盾、士季看到死屍的手,向宮女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為晉靈公的無道而大感憂慮,打算規諫晉靈公。士季(對趙盾)說:「若晉靈公不聽納你的規諫,便沒有人能夠再去進諫了。請允許我先去進諫,若晉靈公不聽,你再跟着勸諫。」士季進門、進庭,直至走到簷下,晉靈公才不得不正視他,說:「我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跪叩答道:「誰人沒有犯過錯誤呢,能夠改正過錯,善事裏沒有哪項比這個更大的了。《詩經》說:『事情不難有好的開始,但很難能有好的結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能夠真正改正錯誤的人就很少了。君主若能做到有始有終,那麼國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單只是臣子有了依靠。《詩經》又說:『禮服有了破損,仲山甫能把它修補。』是指能夠彌補過失。君主能夠彌補過失,社稷就不會崩壞了。」
晉靈公還是沒有改過。趙盾屢次進諫,令晉靈公很討厭他,派遣鉏麑去刺殺趙盾。鉏麑於清晨潛入趙府,只見卧室的門開着,趙盾已穿戴好衣冠準備上朝。因時間仍早,正坐着閉目養神。鉏麑退了出去,感慨地說:「不忘恭敬,真是百姓的好官啊。刺殺百姓的好官,就是不忠;背棄君的命令,就是失信。兩者當中必定要犯上一條,還不如死了的好。」於是撞死在槐樹上。
   秋九月,晉靈公請趙盾飲酒,暗中埋伏武士,打算(在宴席上)殺害他。趙盾的車右提彌明察覺了這件事,快步走到堂前,說:「臣子陪侍國君飲宴,酒過三巡還不告退,就不符合禮節了。」於是扶着趙盾下堂。晉靈公喚使惡犬追咬趙盾,提彌明徒手與惡犬搏鬥,並把惡犬打死。趙盾說:「不用人而利用惡犬,雖然兇猛又有甚麼作用!」提彌明保護着趙盾,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結果提彌明為此而死。
  起初,趙盾在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看見靈輒餓倒路旁,就問及他的病情。靈輒回答:「我已有三天未曾進食了。」趙盾給食物靈輒吃,靈輒卻留下一半。趙盾問靈輒這樣做的緣故,靈輒說:「我在外作了三年僕役了,不知道母親是否還活着,現在快到家了,請讓我把這一半留給她吃。」趙盾讓靈輒把食物全部吃完,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放進袋裏讓靈輒帶回家去。後來靈輒當上晉靈公的武士,(在這次事件中)反過來抵擋其他武士,使趙盾得以脫險。趙盾向靈輒詢問倒戟的原因,靈輒回答說:「我就是餓倒在翳桑的人。」趙盾再問他的姓名和住處,靈輒沒有回答就離開,於是趙盾也逃亡了。
   乙丑(宣公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尚未離開晉國國境,(聽到晉靈公被殺的消息)就回來了。太史(董狐)記載「趙盾殺死了國君晉靈公」,拿到朝廷上公佈。趙盾解釋說:「不是這樣的。」董狐回答:「你是晉國的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朝後又不討伐殺死國君的人,那麼不是你(殺死國君)又是誰呢?」趙盾說:「唉!《詩經》說:『我(對國家)的懷戀,給自己帶來憂患』,說的大概就是我啊!」孔子評論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記事原則是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記事原則而蒙受弑君的惡名。太可惜了,趙盾如果走出國境,就不會蒙上弑君的罪名了。」


中四 佳作

電車之旅


   一次像是偶然的電車之旅,讓我巧遇這個讓人驚歎,矛盾卻又如此協調的小地方。從中銀大廈上車,安坐到座位上才驚覺上錯車。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悠然地繼續享受迎面而來的微風滿懷期待接受電車為我的安排。

   灣仔、銅鑼沿車軌所到之處都是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特色,新舊交替的景物讓我著迷

   電車一直前進到了命運的重點。待電車拐了個彎,到了北角的春秧街街市終點前的一段直路,我不禁低呼一聲,像是發現了遊樂場的小孩馬上跳下車。

   電車軌與街邊的店鋪緊貼,鐵皮車廂與人群間幾乎沒有一絲空隙。第一次目睹的情景讓我大呼驚險,生怕下一次睜開眼睛眼前就會麽狀況。然而這兒的街坊卻像是見怪不怪,身旁的龐然大物擦過身邊面無懼色,右手拉著購物車左手提著一個兩個紅色白色的塑料袋。本來目瞪口呆的我為免再出洋相,趕緊把嘴巴閉上,專注沿景物。

   兩旁的菜檔水果檔、雜貨店都有自家的貨品都放到店鋪門口的地方單肩背著布袋的老伯伯,拉著購物車的老婆婆,抱著嬰孩的外籍傭工,就如花圃裡蝴蝶蜜蜂,自在的穿梭密集的街市中,不怕左腳會踩到放在地上的橙,也不怕撞到旁人,悠然自得的優雅。

   當電車過去了,路人就馬上佔據電車的路,令整條春秧街都是黑壓壓的人頭。,當電車準備拐彎,路人又會如碰上阻礙物的螞蟻軍隊散開,讓出路軌範圍好讓電車前進。站在路旁見證整個過程讓人大呼過癮,也是一幕奇景,饒有趣味。

   觀察畢地面,我在抬頭左右看過兩邊的建築,又是另一番景象。

   右邊高大而宏偉的是新一代的青年,而左邊的是已經辛苦了一輩子累彎了腰的老一輩。一望就像年青一代在向長者肅然起敬,答謝他們的辛勞,淚與汗的付出。遠看這排高低不一的建築歧視大違和感。見慣中環金鐘的摩天大廈,設計摩登的住宅,再細看外牆殘破的舊樓不習慣之餘心底浮現一絲的唏噓。新舊參差的矛盾在香港實屬常見。但習慣推陳出新的社會貪新忘舊,付出多年的老一輩又該何去何從?

   捏一捏因長期仰首而酸楚的脖子,視線焦點重新放回地面。

   朝著街尾一直走,看看傳統的花店,藥行,再留意一下路人緩慢地步伐,又會覺得周遭的一切是如此的協調。茶餐廳淡奶和紅茶,菠蘿包與牛油,難以指出任何一處不協調的破綻。街市的燈光是被紅色燈罩包圍的溫暖黃光,充斥耳邊的,是小販的吆喝聲和鄰里街坊的談笑聲。即使吵鬧,但並不令人煩擾。

   我走畢了整條街,告別這令人驚歎,矛盾又和諧的地方。

   在我回程的路上,翻看手機的相冊,跳過莊士敦道看見的名貴跑車,跳過灣仔人擠人的街市,最令我難以忘懷的肯定是北角的春秧街。我想,或許是我見識淺薄才會大驚小怪。又或者舊事物隨時間流失老去而消失,我得太少。慨歎時間變遷已變成老生常談。新舊衝突不只是文章報導的絕佳題材,而是切實發生的事實。是人類已經盲目?抑或不見棺材不流淚?舊事、舊地、舊人、舊物從來不僅是堆填區的一員,也不應只存在於回憶中。沒有,何來新?舊事物存在的價值在於別人賦予它的價值貪新忘舊人性,而日久生情之不得又何嘗不是人之常情?

----


長洲

人的心裏總會有個嚮往的地方,或繁華,或靜寂。長洲於我而言,便是心靈荒漠的一眼清泉,那裡有着能滋潤城市人枯竭內心的一抹清甜,融化了人們因風塵而沾染上的冰霜

長洲渡輪碼頭就和大宅的門院一樣,來者幾乎都要路經此處,這是來到長洲的第一印象。走出碼頭,環顧四周,偶爾聽見店鋪夥計的叫賣聲和八達通付費的提示聲,這些聲響交錯著在耳邊蕩漾開來,竟然會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正對碼頭的是一間麥當勞,店鋪不大,遊客坐在裏面惬意地舔著雪糕、聊天、望海,幾間常見的便利店隔著一小段距離,紛紛樹立起招牌,看上去和城區無異。但是仔細一看,旁邊的商鋪大多是些大排檔或是一些簡樸的小吃店,海邊停靠著大大小小的破舊漁船,被風一吹,在海面搖搖晃晃地與臨船輕輕相撞又悄悄分開,船上的小鈴鐺跟著風哼起了歌兒來,鋪天蓋地的喧囂聲卻不會像城市裏的鳴笛聲那樣令人煩擾

節日時候的碼頭又換上另一番新面貌,比平日更加熱鬧非凡每年最鬧騰的時候,莫過於搶包山那幾天那一天碼頭附近會立起不少紅紅綠綠的大牌匾,生怕來人不知發生什麼事情似的。高聳的包山旁,聚集著形形色色的人,有慕名而來的遊客,提著大大小小的包裹,伸著頭巴望,也有土生土長的老人家,穿著薄薄的老舊襯衣,拿著爛得不修邊幅的扇子,在場地外閒聊,最緊張的搶包山參賽者就在包山的周圍,還沒比賽就已經被悶熱的空氣憋出一額頭的薄汗。尤其是比賽時,無論誰勝出了,觀眾都拍手叫好,場面甚是振奮人心,人人洋溢着笑容,似乎下一刻就要互相擁抱慶祝。

這只是長洲的門戶,倘若你因此就判定長洲不過是個喧鬧的地方,那你恐怕就大錯特錯了。沒錯,長洲總是熱熱鬧鬧的,旅遊季節更是熙熙攘攘,可是在人們的喝彩裏你會聽見城市裏不再尋常的那種羈絆,又在海風拂面的夜晚聽見船上鈴鐺唱出你想像不出的安逸。

長洲其實也是個很古樸的地方,古樸得很安靜,沒有後期做作的加工,沒有人為的特意保留,也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推銷,一切都自然而然地逃過城市發展的車輪,成為香港為數不多的活化石。

若是要深入長洲,就必定要去長洲的巷子裏走走。藉著黃昏的背景,在巷子裏抬頭望去,暖黃色的天空前是一群群破舊得快沒有輪廓的老招牌,大紅底子大綠捆邊,格外俗氣卻又那麼討喜。店鋪老闆偶爾走出來張望張望,和鄰家的當家聊幾句,再打個哈欠,伸個大大的懶腰,笑了笑又鑽回店裏打麻將去了。好像從沒有人介意過房子的新舊程度,不見有人翻新,卻也住的安穩。地板是那種最傳統的馬賽克瓷磚,牆是掉了一半的油漆,天花板的風扇“咿咿”作響,時不時遮擋一下電燈,室內忽明忽暗。可是人們一家大小坐在裏面,吃的吃,聊的聊,完全沒任何不妥,地上的瓷磚擦得鋥亮,有時小孩子還會在大人懷裏,指著掉得差不多的油漆咯咯直笑。仿佛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香港,那時的人們大多還未忘記知足,再苦再難也能在生活中倔強地掘出一分甘甜。

長洲除了人之外,那裡的自然也是城市裏不容易觸摸到的寶貝。我幼時曾去過長洲一次,那時路過沙灘,那一彎淺藍至今印在心中,難以忘懷。

如果有人和我說,海南三亞的海灣如何如何動人,我一定會自豪地告訴他,香港也有這般景致,長洲的那抹天藍,是我見過最美的微笑。長洲的海是能看見底的,海水鑲著銀邊向人靠近,站在淺海,任憑海水沖刷,低頭看着自己的腳丫被細沙沒過、浮現、再沒過,那種恬逸是無法比擬的。那裡的沙很細,很白,去找一處樹蔭吧,在樹下打開你最愛的書,千萬記得除下你的耳機,好好聽海浪溫柔地哼唱,靜靜聽頭上的樹葉搖搖擺擺,沙沙伴奏。

長洲對我來說,確實是個特別的世外桃源。在那裡,我看見人和人的關係不再複雜,因純粹而幸福,我看見人和自然更加親近,走進摸摸一棵樹,聽聽一片海,都不再是怪異或者困難的事情,而是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那裡是我對生活最憧憬的模樣,心靈的淨地。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中五 見解論證 中港經濟融合

25/11/2013

資料一


調查又顯示,35.3%較低收入家庭感未來十年生活較現在差;28.5%較高收入家庭則認為較現在好。但越有錢的家庭對下一代前景越感悲觀,72.2%較高收入家庭認為年輕一代的前景較自己一代差,高出較低收入家庭近10個百分點;認為比自己一代好的更只得7%。隨着中港經濟融合,普遍受訪家庭認為利弊參半,但較高收入家庭(46.6%)則認為能給子女更多發展機會。

資料二

中港融合要保港人優勢

明愛向晴軒指出,夾心階層認為中港經濟融合對自己或子女發展是好壞參半,認為政府在推動融合過程中,須考慮如何保障港人優勢,減低他們的憂慮,並制定長、中和短期政策如人才培訓和支援等,加強年輕人的發展機遇。同時,政府應關顧夾心中產的訴求,包括房屋、醫療開支、教育制度和退休保障等,免加劇中產對政府的負面評價。
有份參與調查的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認為,中港融合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政府應公平分配給不同背景和資源的人士,並針對不同群組的需要和憂慮源頭而對症下藥。
題目:在中港經濟融合的前景下,你認為如何保障港人優勢?試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提出三項:5,22,30
其他同學提出一項
留言形式:
1 5A 姓名 學號
2 建議的中心句
3 具體建議(100字以內)
4 論證成效:(為何這個建議能夠保障港人優勢,需先指出現況,再分析建議如何對症下藥,超過100字)
---
---
改正:
2:忽略內地優才的重要。香港人優先的建議,豈不是不招攬內地生?建議不明確。
25:有關大學的建議不可行。何謂有資格讀大學(中心句模糊)?本港有3322成績的已經遠超學額。對焦不準確。

佳作 9,10,15
對焦準確,建議明確、詳細:
1 5A 霍麟全 9

2 建議的中心句 我建議政府可限制每年透過非聯招方式獲取本港大學學位的內地人數和提升獲入讀的門檻。

3 具體建議(100字以內)我建議政府可限制每年透過非聯招方式獲取本港大學學位的內地人數,本港大學所錄取的非聯招、非考核本港文憑試而報讀的內地學生,每年每間大學不得取錄多於一百人,並且基本入讀資格需提升至內地高考入大學資格的成績之上,如需高於450分方能報讀。



4 論證成效:(為何這個建議能夠保障港人優勢,需先指出現況,再分析建議如何對症下藥,超過100字)
由於現今香港的大學學位也有愈來愈多的內地學生分一杯羹,大學學位競爭十分激烈,不少達到入大學標準的學生都未必有學位,只好向次一等的進修課程報讀或直接投身社會,以致港人競爭力不足,失去優勢。而只要政府限制每年透過非聯招方式獲取本港大學學位的內地人數和提升獲入讀的門檻,便有更多的港人能報到大學,增加港人競爭力,從而保障港人學歷上的優勢。




由 Lun Chuen Fok 在 2013年12月8日 下午10:02 發佈到 Miss Chan 中文培養皿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中五 凌大嫂 參考答案

中五

參考答案
《凌大嫂》節錄.練習
1 第1段中,「無根之木」的「根」和「木」是指甚麼?(2分)【引伸】
「木」是指:
婚姻。(1)
「根」是指:
沒有感情基礎。(1)(答「不經過戀愛階段」不給分,因為答不到「根」的真正意思,或可限制字數在6個字內)

2 第1段,作者抓住凌大嫂哪個性格特點來寫?(2分)作者怎樣突出凌大嫂這個性格特點? 3分)【整合】
在第1段,作者主要描述凌大嫂為別人勞動吃苦(1分)而無怨無悔的性
格。(1分)作者詳寫凌大嫂勞動吃苦的內容,包括要為公爹煮吃、受婆母
的氣、養育一男三女和耕種等,說明凌大嫂的生活在常人眼中是十分勞累
和吃苦的,(1分)再寫凌大嫂把勞動和吃苦視作份所應為的事,完全沒有
埋怨,(1分)作者最後總結出這是凌大嫂的人生哲學。(1分)

3 根據第1段作者內容,判斷以下各題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4分)【引伸】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凌大嫂自詡廚藝了得;(2分)(作者只是用「據聞」,沒有交代是誰向他說的。)
¡
¡
l
(2)凌大嫂向作者表述自己的人生哲學。
2分)(段末所謂凌大嫂的人生哲學是作者自己觀察歸納出來,並不是凌大嫂自己表述的。)
¡
l
¡

4 第2段:「只要凌大嫂來京,周三晚飯我一定去,周二晚或去或不去。」有人認為作者根本無需交代這等累贅細節。你認為應否刪除這幾句句子呢?2分)【引伸】
不應刪除,因為這是作者埋下的伏筆(1分),在第4段,凌公憶
述凌大嫂暈倒前不久,還在計劃為作者烹調甚麼家鄉菜,藉此表現凌大嫂
對作者的照顧。(1分)

5 作者描寫凌大嫂燒菜,反映凌大嫂的為人:【引伸】2分)
行為描寫
反映凌大嫂的為人
「凌大嫂知道我不願意吃太油膩的,肉餡裏總是加些菜。」
(1) 細心、體貼
「烙肉餅是細活兒,費工,廚房熱,我表示過意不去,凌大嫂總是說沒甚麼。」
(2)甘於為別人勞動吃苦 


6 第2段結尾,從凌大嫂的一番話,有甚麼作用?(5分)【引伸】
凌大嫂的一番話反映她的性格(1分)凌大嫂為作者烹調家鄉菜,要在酷熱
的廚房費工夫,但她沒有抱怨(1分),反而讚作者容易伺侯(1分),反
映她視為別人勞動為份內的事(1分),而且她待人甚寬,容易看出別人的
好處來。(1分)

7 第3段的內容主要是交代 凌大嫂急病逝世2分)【整合】的經過,並再次強調凌大嫂 為別人生活而忘我2分)【整合】的高尚情操。

8 在文章結構方面,第3段和第4段是甚麼關係?【整合】2分)
A 因果關係
B 並列關係
C 承接關係(第2段寫凌大嫂急病去世,第3段寫凌大嫂去世後,作者和凌公對凌大嫂的懷念,所以是承接關係)
D 轉折關係
A
¡
B
¡
C
l
D
¡

9 本文運用了前後呼應的寫作手法,試從本文的第1段和第4段摘錄一個前後呼應的例子以證。(2分)【複述】
前句:

後句:

第一組答案:(前句)洞房花燭之晚才第一次見面(第1段);
(後句)她問凌公還記得不記得,第一次見面,是誰先的話。
(第4段)
第二組答案:(前句)舊禮教(第1段);
(後句)堅守傳統的禮(第4段)

10 試閱讀以下引文,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引文甲:「已經是八十年代中期,凌大嫂年及六十,在北京她丈夫和小女兒的住處,我第一次看見她。身材高,健壯,一身褐暗色的衣服,舊而不破,嚴謹,穩重,見生人不坐,怯於說話,典型的舊式農村婦女。《凌大嫂》2
引文乙:「她(寧靜)著一件元寶領一字襟半袖的白布衫,繫黑布直裙,白襪套,黑布鞋,素淨似一幅水墨畫,眼是水,眉是山;衣是水,裙是山,叫人單純得不想別的,單想東北一家大姑娘,養在深閏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停車暫借問》)

(1) 引文甲和引文乙同是運用了 肖像描寫手法。1分)【整合】
(2) 根據以上引文,凌大嫂和寧靜的共通點是 打扮樸素。(1分)【引伸】
        (3) 引文甲是用白描手法,而引文乙除白描外,還運用了比喻手法,1  分)【整合】,突出寧靜的樸素清純1分)【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