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五倫

首先就君臣倫而言,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臣有小過,君當將過指明,切勿殘害忠良;君有過,臣當勸諫,不可背地憎君,朝中大事,君臣合議,制度合理,君不學桀紂、臣不學曹秦,君則敬,且施仁政於民,臣則忠,為江山社稷效力,自然君臣有義。

再來就父子倫而言,父教子弟要以仁慈,子事父母,要以孝心,父母教訓兒女,應ㄧ視同仁,不可偏大向小或偏小向大。兒女事親亦不應分父母叔伯,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自然父子有親。

第三就夫婦倫而言,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相親相愛,家中大小事情,夫妻商議而行,夫婦生兒育女,以禮教訓,兒女長大成人,立起祖先香煙,夫和婦順,自然夫婦有別。

第四就兄弟倫而言,長者為兄,幼者為弟,兄要愛弟,弟要敬兄,在家一團和氣,出外和睦鄉鄰,若同在一屋簷下,應莫分貴賤:凡處事情,以讓為先,同席要分上下,同行要分先後,如此之行,四海之內,皆為兄弟,兄忍弟寬,自然長幼有序。

最後就朋友倫而言,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若有過錯,勸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以朋闡道,以友輔仁,衣食共用,生死不離,不論富貴貧賤,以德來往朋誼友實,自然朋友有信。

上述 包含 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內的儒家倫理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模式。且對中國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的和諧有著很大的貢獻,這也是他最偉大的地方所在。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天才夢仿作



寫作指引:
1.約400字
2.運用前後對比的結構(前:外人眼中的自己;後:真實的自己),注意前後要有同一對照點,如自大與自卑,在外人面前自大,其實是由於內心深處的自卑
3.首句引人入勝:以「我是一個……的女孩/男孩」開頭,末句以深刻婉轉的比喻總結你如何看待生命(內容需與全文緊密扣連)

天才夢                   張愛玲
我是一個很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為神童。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朗誦「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他的淚珠滾下來。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説,一個家庭悲劇。遇到筆畫複雜的字,我常常跑去問廚子怎樣寫。第二部小説是關於一個失戀自殺的女郎。我母親批評説:如果她要自殺,她決不會從上海乘火車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為西湖詩意的背景,終於固執地保存了這一點。
我僅有的課外讀物是《西遊記》與少量的童話,但我的思想並不為它們所束縛。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説,題名快樂村。快樂村人是一好戰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國皇帝特許,免徵賦稅,並予自治權。所以快樂村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大家庭,自耕自織,保存部落時代的活潑文化。
我特地將半打練習簿縫在一起,預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對這偉大的題材失去了興趣。現在我仍舊保存我所繪的插圖多幀,介紹這種理想社會的服務、建築、室內裝修,包括圖書館、演武廳、巧克力店、屋頂花園。公共餐室是荷花池裡一座涼亭。我不記得那裡有沒有電影院與社會主義──雖然缺少這兩樣文明産物,他們似乎也過得很好。
九歲時,我躊躇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為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後,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
對於色彩、音符、字眼,我極為敏感。當我彈奏鋼琴時,我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如「珠灰」,「黃昏」,「婉妙」,「splendour」,「melanchlo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現在,我仍然愛看《聊齋誌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在學校裡我得到自由發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堅強,直到我十六歲時,我母親從法國回來,將她睽隔多年的女兒研究了一下。「我後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她告訴我,「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我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過教我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裡住了兩年,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我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
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説笑話。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我的兩年計劃是一個失敗的試驗。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親的沉痛警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2014年4月14日星期一

中五文化

一 文言「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解釋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需要。
例子:古時候,尚未發明紙之前,文字多書寫於帛,竹片之上。帛,窮人用不起。而竹片又太過龐大笨重,收藏不易。因此開始有人尋求替代的方法。直至蔡倫造紙後,紙的書寫便利性,價格適中,大家都用得起,符合大眾的需求,而後才廣為流傳,成為今日生活中的必備物品。

二 文言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 “尚書·君陳”
解釋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貪圖享受。
例子: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百姓流離失所,禹奉命帶人打獵把獸肉分給百姓吃,又帶領大家疏通溝渠江河,把大水引入海中。還教導人們播種莊稼,讓人們按需要交換物資,使天下太平。

三 文言百敗而其志不折
解釋即使失敗一百次也不屈不撓
例子:孫中山發動革命起義屢次失敗,直到第九次失敗仍不放棄。

四 文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解釋爬到一百尺高的竹竿頂端,仍努力不懈,繼續向上更進一步
例子貝爾發明電話之後,變得很富有,但他還是繼續努力發明和研究。他希望幫助人們傳訊與溝通,。

五 文言謗議庸何傷?虛譽不足慕
解釋誹謗的議論何必憂傷,虛假的榮譽不值得羨慕
例子:

六 文言兵欲勝敵,謀責素定
解釋戰鬥時想要戰勝敵人,計策就貴在平時能夠決定。
例子:有一次對課,壽先生出了“獨角獸”三字讓學生們對輪到魯迅了,他根據學過的《爾雅》,對了個“比目魚”。壽先生聽了 十分高興,說: “''不是數字,但有單的意思,''也不是數字,但 有雙的意思,可見是用心對出來的! ”又有一次,壽先生出了個五字課題: “陷獸入阱中”。大家苦思冥想, 一時都對不出來。魯迅根據《尚書》裡“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對了個“放牛歸林野”,又受到壽先生的誇獎。這種對課練習,為魯迅日後的寫作,帶來很大好處。

七 文言博覽兼聽,謀及疏賤
解釋廣泛閱讀各種書籍,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
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以其明鑑流傳於世。古代君王系社稷天下與軍政大權於一身,說一不二,最難得的就是“兼聽”,包括聽取反對自己並且被實踐證明是反對對了的意見,包括當眾頂撞叫你下不了台的意見。貞觀之治為一定範圍內的“言論自由”作了最好的註腳。

八 文言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解釋不飛也就算了,如果要飛,那就要直衝雲天;不叫也就算了,如果要叫,那就要令人震驚
例子:每當這位青年回憶起解開了一樁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這位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九 文言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
解釋:不以一尺大的玉璧感到珍貴,而珍惜一寸光陰
例子:愛迪生大部分的發明物並不具原創性,而是對一些其他的專利進行改良,且事實上許多都是由他眾多的員工發明的。因此,愛迪生常受到未分享這些功勞的批評。然而,愛迪生得到不少國家的專利,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

十 文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釋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例子:巴赫好愛音樂,而他哥哥是一位宮廷樂師,但他卻堅決反對弟弟學習音樂。因為他知道自 己身在宮廷任職,也不過是一個“高級僕人”罷了,不能讓弟弟再步他的後塵。可是,早已下定決心學好音樂的弟弟卻絲毫沒有改變初衷。

傾城之戀

星期二課堂上完成:
第四段運用襯托法描寫白流蘇在母親床前發現頓失依靠,試舉例分析。

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中四 對倒

以中文筆記完成

1為甚麼導演加插劉港謀殺別人的情節 ?(P.27)
2你認為導演加插「亞杏把賊贓據為己有」(P.29)

一幕,如何有助突出主題? 
作用:突出主題
論證過程:
1.先指出主題是甚麼
2.再以內容印證

3.指出有何作用
答:導演加插「亞杏把賊贓據為己有」一幕,是想藉此深化批判香港社會治安和拜金主義的主題,加強作品的時代性和思想性,讓觀眾能反思當中的議題,以評價亞杏劉港的行為處事方式。
3從這一組視像語言可見,導演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樣的?(P.34) 
根據這一組視像語言,導演心目中的香港形象是帶有悲傷成分的,從「今天必須洗去那悲傷」一句歌詞可見。
4承上題,導演所流露的感情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何以見得(P.34)
導演所流露的感情是正面的。雖然導演心目中的香港形象帶有悲傷成分,然而他好像要喚醒觀眾(香港人)要如狂人一樣,把悲傷宣洩,具有積極的意義。 
5在呈現淳于白/劉港的孤寂形象時,如何體現出文字與影像兩種媒介的不同?(P.36)   

文字:作者雖然運用了不同的文學語言修辭技巧來表現淳于白孤寂的形象,然而,文字著作只能以文字作為媒介。

影像:至於導演則透過畫外音的方法,以第三者的聲音道出劉港的孤寂,用畫面和聲音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 
  

2014年4月7日星期一

口語 栽種

【經濟日報專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開固然美好,但凋謝亦有其價值。

港爸港媽卻不明此道理,連學校盆栽種植計劃也「請槍」,花墟就出現約20元一盆的「功課」,不少家長購作「起死回生」。有檔主以「賣功課」作商機,亦有良心檔主指家長不老實拒售。

有校長指,童話結局亦有不完美,植物枯萎正可教學生檢討不足之處;心理學家批評,家長「買生命」令小朋友無法理解生命長短、成敗是不可控制,長大後欠缺責任感、不懂解決問題。

康文署自2010年起推「一人一花計劃」,推廣綠化、培養學生對種植的興趣及社區的關懷;由學校自由報名參加,康文署提供種子及花苗,學生可在校內或家中栽種,學校可按情況舉行種植比賽或轉送其他團體。

家長熱論 「唔敢想像種唔種到」

今年的主題花是適合在20至27度的環境下生長的新畿內亞鳳仙,惟康文署在9至10月派發種子,計劃剛於上月底完結,正值本港冬季天氣寒冷,要栽種成功有一定難度。不少家長在討論區大呻感壓力,決定買回生命,讓子女栽種「成功」。

家長對栽種計劃隆重其事,社交網站更設立「新畿內亞鳳仙花交流區」,有人坦言,兒子獲派的花苗好細好弱,「唔敢想像種唔種到」,但已設問:「花墟不知係咪好快有苗呢?」

事實上,有買花客近日於旺角花墟就看到有花檔以「買花交功課」作招徠,大歎如今孩子學習變得本末倒置。

十多元一盆 學界:枯萎也是教育

記者到花墟亦發現,只要查詢有關新畿內亞鳳仙花,花檔職員便隨即問:「是否小學生用來交功課那些?」並指早前有家長表明買來交功課而查詢及購買,多數買花苗,亦有購買完成品。花苗每棵約10元,而一盆開有10數朵花的成花約售20多元。

不過,亦有良心花檔不認同此舉而「唔做生意」。有家長在討論區稱:「被花店阿叔話我不老實,死咗要照交回學校,仲叫我走,好無奈!」

有參加計劃的東涌天主教學校校長馮立榮對此感詫異:「活動志在培養恒心、責任感,而且不計分,種不成無問題!」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張勇邦亦指,栽種出問題應向學校反映,才可改善及教育學生:「花苗、栽種方法或品種是否適合均可影響成果。」

事事代勞 子女不懂面對逆境

張又指,全職父母壓力大,往往用子女成敗,衡量自己是否育兒成功,「童話故事亦非完美,應要反映、檢討問題,好過了無痕迹由父母代為完成所有事!」

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亦指,活動本身非功課,家長卻視之為滿足功課需要,扭曲原意;植物枯萎應讓小朋友學懂珍惜生命、面對死亡,每每由父母代為「完成」只會令他們不懂面對逆境。趙又指,家長行為等於以金錢買回生命,但「無論植物或動物的生命,都並非有能力就可能控制成敗、長短」,若擔心子女會因而傷心,不妨在開始栽種時,預先灌輸生命知識,「植物亦會死會凋謝!」

中五測驗


1.    第二篇共有8個段落,按結構可分為五個部分。試指出第二至五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4分)然後寫出第二至五部分的內容大意,(8分)並把答案填在橫線上。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1題】
內容大意
1
藉設問點出全文的主題。
(1)  2-41分)
講述中國人由以往(5) 推崇義(1分),轉變為現今(6) 只重利(1分),並道出個人對這種轉變的感歎。
(2)  51分) 
(6)   提出在「義」與「利」之外,人還可以選擇「情」這種人生態度。2分)                  
(3)  6-71分)
(7)   比較「義」、「利」與「情」的異同,從而突顯「情」這種人生態的特點。(2分)      
(4) 81分) 
(8)   闡述「情」這種人生態度能夠消除人生的兩大悲劇,即佔有慾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和佔有慾滿足後的無聊。(2分)                        

2.    試根第二篇的內容,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4分)評核能力:重整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1) 作者認為以往「人皆君子言必稱義」的時代是美好的
(2) 作者認為要匡正時弊,就要推廣「義」的風氣。
分析:
(1)   作者在第2段以懷疑的口吻指出,在「人皆君子言必稱義」的時代「或許」有「大義滅利」的人,並說當時常見的是「偽君子」、「迂君子」,可見他認為「人皆君子言必稱義」的時代其實並不美好。
(2)   作者在第5段提到「想靠形形色色的義的說教來匡正時弊,拯救世風人心,事實上無濟於事」,換言之,他認為推廣義是無法匡正時弊的。




3.    以下兩段文字分別描述作者對「利」的人生態度的看法。試指出兩者分別運用了哪種表達手法。(4分)評核能力:伸展
文 字
表達手法
「據說觀念更新,義利之辨有了新解,原來利並非小人的專利,倒是做人的天經地義。」(第2段)
(1) 反話正說(2分)
「世人把它(指「時間就是金錢」)奉為指導人生的座右銘,用商業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結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種企業,使人際關係成了一個市場。」(第3段)
(2) 直接申述(2分)

4.   在第4段,作者提到:「我曾經嘲笑廉價的人情味,如今,連人情味也變得昂貴而罕見了。」試根據文意,指出「廉價」的人情味與「昂貴」的人情味分別是甚麼意思,並略作說明。(6分)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2題】
(1)   「廉價」的人情味:廉價是付出低廉代價的意思,由此推斷,「廉價」的人情味是指人與人之間不再願意付出多一點心力和時間來彼此關心,以致人情味變得淡薄、浮淺。(3分)                       
(2)   「昂貴」的人情味:作者在上文下理提到,人際關係已變成市場,因此連簡單的微笑、問候和惻隱之心,都要用金錢交換得來,由此推斷,「昂貴」的人情味是指人情味要用金錢來換取,物質代價甚高。(3分)         

5.   根據作者在第7段提出的說法,指出下列個案是否符合作者提出的「情」的人生態度。(8分)評核能力:伸展

符合
不符合
(1)   同學甲不幸因交通意外而傷殘,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心情,終於勇於接受現實。
(2)   同學乙看見身邊的同學都學習跳現代舞,於是自己也報名參加現代舞入門班。
(3)   同學丙即使得不到別人賞識,仍然孜孜不倦地畫畫自娛。
(4)   同學丁當選了班長,為了成為班中的好榜樣,他不但努力温習和做功課,還熱心幫助班中的同學。
分析:
(1)     同學甲遇上意外,並且接受現實,雖然心態正面,但過程中並無實現其真性情,故此不符合「情」的人生態度。
(2)     同學乙參加現代舞入門班,只是受身邊的同學影響,並非因為自己對現代舞有濃厚興趣,這算不上是實現自己的真性情或「本質力量」,故不符合「情」的人生態度。
(3)     同學丙畫畫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快樂,他在「實現其本質力量時」「獲得的情感上的滿足」,故此符合「情」的人生態度。
(4)     同學丁身為班長,於是把努力温習、做功課、幫助同學等視為自己應盡的責任,這屬於「義」的人生態度。

6.   作者為甚麼不同意蕭伯納「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句話?試加以說明(4分)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7題】
因為作者認為蕭伯納的想法仍然執着於佔有。(2分)作者指出人只要換上「情」的人生態度,從創造與審美獲得滿足,那麼沒得到心愛東西的痛苦,就會變成有機會尋求和創造的快樂;得到心愛東西之後的無聊,就會變成品味和體驗心愛東西的快樂。(2分)                                                          

第二篇
7.   第二篇共有7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四個部分。以下哪項段落區分較為合理?(2分)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8題】
A 1段屬於第一部分;
2段屬於第二部分;
3-5段屬於第三部分;
6-7段屬於第四部分。
B 1-2段屬於第一部分;
3-4段屬於第二部分;
5-6段屬於第三部分;
7段屬於第四部分。
C 1段屬於第一部分;
2段屬於第二部分;
3段屬於第三部分;
4-7段屬於第四部分。
D 1段屬於第一部分;
2-3段屬於第二部分;
4-6段屬於第三部分;
7段屬於第四部分。
A
B
C
D
分析:
1段屬於第一部分,作者表示從未見過夜間真正的鬼。第2-3段屬於第二部分,作者比較「白天的鬼」與「黑夜的鬼」的分別,揭示人心的險惡比真正的鬼還要可怕。第4-6段屬於第三部分,作者藉比較狐與兩種「鬼」的特性,襯托「白天的鬼」(小人)的手段最為陰險可怕。第7段屬於第四部分,說明狐鬼故事的創作目的。

8.   試根據文意,說明「白天的鬼」指的是甚麼。(2分)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2題】
「白天的鬼」指心腸惡毒、虛偽陰險的小人。(2分)                         




9.   作者在第2段說「夜裏的鬼並不這樣討人嫌」,根據本文內容,「白天的鬼」有甚麼令人討厭的地方?試舉出其中兩項,並加以說明。(4分)評核能力:重整
(1) 人們沒法從外表判斷出誰是「白天的鬼」(即小人),只有在受害時才察覺到,教人沒法防備。(2分)                                                  
(2) 「白天的鬼」(小人)冷酷無情,只會佔別人便宜,或給對方設下圈套。(2分)
(3) 「白天的鬼」(小人)虛偽多心眼,口裏講道德,但心裏卻盤算着各種害人的計謀。(2分)                                                          
(4) 「白天的鬼」(小人)行事有組織,有計畫,用「大家的勢力擺下迷魂大陣」,令人無法躲避。(2分)(以上四項,任選兩項作答,每項2分)                  

10. 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2分)評核能力:重整
作者認為: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夜鬼與狐精同樣令人懼怕
分析:
作者認為「鬼會在半夜三更叫喚幾聲,就把人嚇得藏在被窩裏出白毛汗」(第6段),可見夜鬼會令人懼怕;但狐卻「只能惱人而不叫人真怕他們」(第6段)。

11. 根據第7段,作者認為創作鬼狐故事的目的是甚麼?(2分)評核能力:重整
1 勸善警惡。
2 給讀者精神上的刺激。
3 指出鬼狐比人更為善良。
4 借題發揮,諷刺人類冤冤相報。
A 1 2
B 3 4
C 1 2 3
D 1 2 3 4
A
B
C
D

12. 試用四個字概括老舍《鬼與狐》一文的寫作風格。(3分)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1年會考第11題】

13. 試概括第二篇的主旨。(4分)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2年文憑試練習卷第3題】
本文藉比較小人、夜鬼與狐精的外貌、心計和手段等特點,(2分)指出小人的虛偽、陰險和惡毒,慨歎人事的陰險詭詐比狐鬼更可怕。(2分)              




14.  有人認為第二篇的文題改為《鬼、狐、人》更為貼切,你同意嗎?試說明你的看法。(6分)評核能力:評鑒
同意。(2分)第二篇雖以《鬼與狐》為題,但全文所談論的卻主要是人。(2分)作者在文中先後陳述鬼、狐的各種特徵,目的其實是以鬼、狐與人這種「白天的鬼」作比較,從而烘托出人遠比鬼、狐陰險詭詐和「討人嫌」。由此可見,作者在本文談論鬼與狐,真正用意是批評陰險的人,故此,把第二篇的文題改為《鬼、狐、人》,更能突顯文章的主旨。(2分)                                  
 
不同意。(2分)第二篇是風格幽默諷刺的文章,作者的真正用意應委婉地隱藏在文意之中,才能達到幽默的效果。本文的主旨是批評和諷刺陰險的人,如果在文題立刻道破,就會失去委婉幽默的效果。(2分)此外,從文章結構看來,作者也是依次論述黑夜的鬼、白天的鬼和狐精,以《鬼與狐》為文題,其實也符合文章的結構鋪排,故此我認為原來的文題更恰當。(2分)                       

本題解說部分以三品評分,評品同學的理解、評論及表達能力,可注意下列原則:
上品
5-6
立場明確,能從題旨、文章結構及風格等方面,說明文題是否貼切恰當,並具比較意識。說明具體合理,表達清晰,條理分明。
中品
3-4
立場尚明確,尚能從題旨、文章結構及風格等方面,說明文題是否貼切恰當,尚具比較意識。說明簡明,表達手法一般,條理尚算分明。
下品
0-2
立場含糊,未能從題旨、文章結構及風格等方面,說明文題是否貼切恰當,沒有比較意識。說明不合理,表達混亂,組織鬆散。
一般原則
1. 錯別字不獨立扣分。
2. 即使答案合乎各品的形式要求,假若表達差劣或內容十分單薄,最多可下調一品。

第三篇
15. 試解釋下列文句中帶點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0分)評核能力:解釋【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13題】
(1) 仇不雪,目不也。(第1段)                                      瞑:閉目2分)     
(2) 信益堅,竟如鬼言改坐某。(第2段)                          堅:堅定2分)      
(3) 其幕友疑有他。(第2段)                                          故:原因(2分)      
(4) 微叩公。(第2段)                                                          叩:詢問(2分)      
(5) 公沉思恍然,仍從原讞。(第3段)                              從:按照2分)     




16. 試根據文意,把下列文句譯為白話文。(4分)評核能力:解釋【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14題】
(1) 眾供死者衣履,與所見相合。(第2段)
眾人奉上死者的衣服鞋子,跟(昨晚)所看見(那鬼穿着)的相同。(2分)   
(2) 始具言始末,亦無如之何。(第2段)
(唐執玉)才把事情原委說出,但(幕友)也沒辦法(讓他改變主意)。(2分)

17. 根據第三篇的內容,唐執玉是個怎樣的人?(2分)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2年文憑試練習卷第17題】
1 心思縝密
2 察納意見
3 知錯能改
4 不畏鬼怪
A 1 2
B 3 4
C 1 2 3
D 2 3 4
A
B
C
D
分析:
選項2正確,幕友提到真正的鬼不應越牆離去,唐執玉即與幕友仔細查察越牆的地方,可見唐執玉能接納別人的意見,並加仔細觀察。選項3正確,唐執玉最初聽信假扮成鬼的強盜所言,改判另一人有罪;到幕友揭破自己所見的鬼乃人所扮,即恢復原來的判決。選項4正確,唐執玉看到「一鬼浴血跪階下」時,不像婢女那樣驚惶失措,而是厲聲呵斥那鬼。

18. 為甚麼唐執玉識破強盜裝神弄鬼後,「諱其事,亦不復深求」?(2分)評核能力:伸展
因為唐執玉不願讓人知道自己遭到愚弄,(1分)誤信假鬼申冤這荒誕之事而改變判決。(1分)                                                          

19.  第三篇中唐執玉所見的鬼,跟第二篇的「白天的鬼」有甚麼相同之處?試舉出其中兩項,加以說明。(4分)評核能力:重整
(1) 唐執玉所見的鬼,其實是心懷鬼胎的人,為了包庇殺人犯而設局誣害無辜的人;第二篇的「白天的鬼」,也是心懷鬼胎的人,專為私利而害人。(2分)(2) 唐執玉所見的鬼,因收受殺人犯的賄賂,與之合謀迷惑唐執玉,意圖謀害別人,讓殺人犯脫罪;這跟第二篇的「白天的鬼」一樣,行事有組織,有計畫,用「大家的勢力擺下迷魂大陣」,以欺騙和謀害別人。(2分)                            
文言知識 (15)
一、1. (1) 聰明(1)
    2. (1) 熄滅(1)
二、1. 形容詞(1)  名詞(1)   優點(1)
    2. 形容詞(1)  動詞(1)   擅長(1)
三、1. 小孩子(1)
    2. 意見相同(1)
四、1. 並且(1)
    2. 於是(1)
    3. 大概(1)

全卷完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節錄)語譯
  直隸總督唐執玉曾審訊一宗殺人案件,已經備文定案了。一天晚上,唐執玉點着蠟燭獨自坐着,忽然隱約聽見哭聲,像是漸漸靠近窗戶。唐執玉差遣婢女出去查看,(婢女看後)哭喊着跌倒地上。唐執玉自己揭開窗簾,就看到一隻渾身是血的鬼跪在台階下。唐執玉大聲呵斥他,那鬼跪着叩頭說:「殺我的是某人,可是縣官卻誤把另一人定罪。我的仇沒昭雪,不能瞑目呀!」唐執玉說:「知道了。」那鬼於是離去。
  第二天,唐執玉親自將犯人從關押處提出來審問,眾人奉上死者的衣服鞋子,跟(昨晚)所看見(那鬼穿着)的相同,唐執玉深信不疑,竟然按照那鬼的話改判另一人有罪。處理這案的官員多番申辯,唐執玉始終認為南山可以移動,這案件不能改判。他的幕友懷疑另有原因,暗中詢問唐執玉,唐執玉才把事情的原委說出,但也沒有辦法(讓唐執玉改變主意)。
  一天晚上,幕友求見唐執玉,問:「鬼從哪裏來?」唐執玉說:「出現在台階下面。」幕友問:「鬼從哪裏離去?」唐執玉說:「忽然翻牆離去。」幕友說:「凡是鬼都是有形貌而沒有實體的,離去時應當突然消隱,不應該翻過牆壁。」於是登上翻牆的地方察看,雖然磚瓦沒有破裂,但剛下過雨後,幾座房頂都隱約有泥跡,一直延伸至外牆之下。幕友指着泥跡對唐執玉說:「這一定是囚犯賄賂身手敏捷的強盜所做的。」唐執玉沉思後猛然省悟,於是按照原判。他隱諱這件事,也不再深入查究了。